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個股漸趨分化 投資關注三主線

  • 發佈時間:2016-03-07 03:24: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廣發基金副總經理 朱平

  A股在猴年新春前後這兩個月遭遇倒春寒,段子手調侃“股災3.0”來臨。筆者認為,未來10個月,A股震蕩概率偏大,轉型成長和並購主題仍是市場主線,但結構分化會加劇,即市場從行業分化過渡到行業內部的分化。具體而言,看好細分成長子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並購重組主題的機會。

  轉型成長和並購主題仍是主線

  今年1月,A股市場沒有迎來預期的春季行情,反而在新年第一週兩度觸發熔斷,那麼,2016年市場到底會如何演繹?從經濟基本面看,中國經濟整體增速下降,以鋼鐵、煤炭、水泥等傳統週期行業盈利下滑,相關板塊表現低迷。同時,中國經濟正處於結構轉型過程之中,以娛樂、電腦、TMT為代表的行業依然在高速增長,成長型行業如電信增值服務、網際網路、傳媒娛樂、電商等仍處在高增長黃金期。不少成長型企業每年維持在40%以上的增長。

  從流動性角度看,2014年以來,傳統經濟增速下行,市場無風險利率下行,過往能提供高收益的信託産品逐漸減少,大資金面臨“資産荒”的配置難題。在流動性寬鬆和資産配置荒的背景下,A股在2014年夏—2015年中出現一波牛市行情,估值大幅提升。但隨後,A股在過去半年遭遇了痛苦的擠泡沫過程。這表明,估值的“地心引力”無法長期改變。

  經過調整之後,A股市場估值依然比較貴。據wind統計數據,截至1月31日,上證綜指和滬深300指數的TTM市盈率下降至12.9倍和11倍,但中證500和創業板指的TTM市盈率依然較高,分別達到39倍和54.8倍,這些公司的市盈率中位數就更高,估值並不便宜。

  雖然創業板標的估值貴,但其有兩個基本面支撐:一是創業板過去幾年的業績增長每年保持在20%以上;二是並購帶來業績提升。具體表現為場外優秀企業並購入場、以及場內的上市公司在場外積極尋求優質資産收購。

  站在當下,中國傳統經濟增速下滑,經濟結構轉型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但A股估值兩極分化,上證指數、滬深300估值合理,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新興成長股估值偏貴。展望未來,傳統行業的盈利下滑趨勢延續。同時,高估值上市公司需要時間來消化估值壓力。但只要中國傳統經濟的過剩産能在轉型過程中有序退出,中國經濟轉型就仍在持續進程當中,增長確定的行業如傳媒、電腦、娛樂、醫療、通訊、雲計算、資訊技術的基礎建設等新興成長行業之間仍然有個股機會。

  精選個股獲取超額收益

  基於經濟基本面、估值和流動性的綜合分析,筆者認為2016年股票市場震蕩概率偏大,但結構分化會加劇,即這個“分化”將會從行業分化過渡到行業內的分化。過去幾年,投資經理只要在組合中重點配置TMT行業,肯定能跑贏大盤。但是,現在電腦板塊市盈率超過60倍,板塊內的很多股票需要擠泡沫。如今,配置TMT行業整體很難獲得超額收益,但行業內部會分化,比如電腦的支付子行業可能由於Apple pay而獲得比行業更高的漲幅。因此,今年的策略就是在仍然增長的行業中挖掘增速更高的細分行業,如電影、VR、網劇、IP等,通過深入挖掘細分行業、精選個股而獲得超額收益。

  除了投資成長型中的細分子行業外,今年投資的第二個重點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所帶來的相關機會。我們注意到,傳統週期性行業中的化工子行業,如滌綸等産品的價格近期開始上漲,這些行業的投資需求萎縮還沒有結束,但消費需求相對穩定、波動較小。因而,隨著“供給側”政策推進,供需格局相對穩定後,這些行業存在一些局部的投資機會。

  第三個重點是並購主題的機會,既包括行業的整合,也包括借殼重組。國內IPO的進度受監管層管理控制,也受二級市場行情影響。一方面,不少場外優秀企業都有動力高價並購場內“殼資源”。另一方面,融資功能強大的上市公司也在場外積極尋求優質資産收購。優質的資産在資本市場供不應求,不管是哪種並購,一旦成功,都將提升上市公司二級市場估值。

  總體而言,今年A股市場的投資難度加大,行業之間的分化已經開始,投資需要更重視價值投資和基本面研究。因此,我們採用的策略是絕對收益策略,耐心地在細分成長性行業中的尋找好公司和好股票,精心挑選估值壓力小、基本面優質的公司,通過個股獲取超額收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