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補充資訊披露增多

  • 發佈時間:2016-03-01 02:09:29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深交所發出的一份問詢函中提出,某上市公司年報某頁附注了資産項目合併成本及商譽的確認情況,但在正文中未找到該部分內容;也有關注函提出,上市公司員工每人平均薪酬計算數據是否存在計算失誤。監管細緻程度引發了市場的普遍關注。

  某上市公司董秘表示,當前監管部門對資訊披露的要求日漸趨嚴,按照會計規則、信披規則、交易規則等,年報披露前後涉及的很多數據及內容都會逐條排查,幾乎做到“細緻到毛孔”的地步。

  目前來看,由於交易所強化資訊披露的監管思路,對上市公司資訊披露的要求逐步嚴格,補充資訊披露的情況增多。比如,某上市公司計劃注入估值約19億元左右的資産因與前次股權轉讓相比存在鉅額的估值差異,而收到交易所重組問詢函,並要求就重組預案中的估值評估方法、評估結果以及産生鉅額估值差異的具體原因進行詳細説明。

  “很多時候上市公司認為在涉及並購資産估值等方面的邏輯清晰,並不構成需要補充披露的情況,但交易所往往會從市場投資者角度考慮,資産評估的公允性以及對二級市場股價等方面的影響,對上市公司進一步問詢。”一位熟悉上市公司信披的人士表示,監管部門和上市公司之間的披露思路有時會存在衝突,而交易所往往對上市公司行為中存在疑點的“異常情況”投入更多關注,比如交易數據異常、不合理買入巨虧資産、財報數據存疑等,相應的監管問詢數量大幅攀升。

  “上市公司資訊披露品質的高低仍是公司與監管部門博弈的結果。”上述熟悉信披的人士指出,上市公司一般會按照監管部門要求進行必要披露,但從實踐效果看,被動披露的公司仍佔多數,擇時披露、擇內容披露的情況屢有發生。

  投行人士分析指出,除存在隱瞞資訊、進行利益輸送等不良動機之外,如果在資訊披露環節無法掌握平衡,也會對股價穩定産生負面影響。“講好聽的故事等方式,在當前的市場投資風格下仍受歡迎,這會讓企業甚至牽涉其中的仲介機構缺乏主動披露的動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