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常清:應抓住大宗商品下跌帶來的戰略機遇

  • 發佈時間:2016-02-15 01:04:29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王超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學教授常清昨日表示,以原油為代表的國際大宗商品大幅下跌,為我國帶來了重大戰略機遇。“目前窗口仍在敞開,但時間已經非常有限。”他建議立足大國的角度高瞻遠矚,緊緊抓住這一戰略機遇:一是深入發達國家大量購買油田礦山,或相關企業股票;二是加快建設我國的國家儲備和商業儲備體系,加大原油儲備力度,以備在下一輪價格上漲到來之時,有充足的庫存進行逆週期調節。

  大宗商品尤其是原油價格的大幅下跌,出乎多數人的預料。而關於下跌及其影響,市場亦有各種解讀。常清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目前市場上大抵有三種説法,但都不甚科學、合理。

  第一種説法是大國博弈論。持該觀點的人士認為,因為全球的原油定價中心在美國,美國資本主導了本輪油價下跌,目的是要拖垮俄羅斯的經濟。第二種説法是陰謀論。它認為油價變動違背了基本的價格波動規律,價格下跌應該導致供給減少。且此次下跌又趕上美國頁巖氣革命,因此無法解釋價格下跌卻伴隨著增産。該説法據此認為,油價下跌的背後不能僅僅歸因于大國的博弈,而是也有背後資金的陰謀。第三種是中國論。它認為中國經濟放緩降低了對原油的需求,從而拖累了油價走勢。反過來,油價下跌通過輸入通貨緊縮,將進一步阻礙中國經濟的發展。

  常清認為,上述三種説法都與實際不符。分析油價變動需要回到供求決定價格這一基本的經濟學規律上來。本輪石油價格下跌,説到底還是發展中國家經濟放緩,特別是金磚五國除印度之外經濟都在放緩。而需求放緩才是決定油價的基本力量。“之前油價在每桶100美元之上極大地刺激了勘探、開發投入,導致原油産能迅速擴張。”他説,但油價在每桶50美元之下,出現了逆規律現象:歐佩克、南美産油國和俄羅斯等都需要維持一定的美元儲備,當油價下跌時候需要通過增加石油産量來維持儲備。因此出現了油價跌産量增的短期逆規律現象。但這種現象無疑是不可持續的,更可能是油價見底的徵兆。

  對中國而言,風險與機遇何在?常清認為,目前市場上的看法多從防範風險的角度來分析,這有一定道理。但仔細分析可以知道,油價下跌對中國而言不存在顯著風險。“所謂市場所傳言的風險:一是輸入通貨緊縮。這是錯誤的。”他解釋説,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不一定輸入通貨膨脹,下跌不一定輸入通貨緊縮。因為通脹和通縮是各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綜合作用的結果。大宗商品價格漲或跌只是貨幣政策作用的信號,不能本末倒置。也不能説成是對中國經濟的危害。

  第二種風險就是可能會拖累三大石油公司業績,打擊我國石油産業。但常清認為,這種影響是價格的商業迴圈造成的,是不可避免的客觀規律。我國作為石油進口大國,油價下跌肯定是利大於弊。即便就石油産業而言,油價維持低位也利於減輕其原料成本。

  常清特別強調,以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是我國經濟的重大戰略機遇期。“目前這一窗口仍在敞開,但時間已經非常有限。巴菲特最近不斷投資石油股票,給我們很大啟示,應高度關注這一資訊。”他強烈建議,應從大國角度,高瞻遠矚,緊緊抓住這一戰略機遇:

  一是在資本市場上,應鼓勵有實力的企業,抓緊時間到發達國家而不是發展中國家,大量購買中國最短缺的油田、礦山或相關企業股票。為什麼建議去發達國家?他説,過去我們總是去發展中國家購買礦山或企業,因為當時發達國家並不給予我們機會。而我們在購買之後,總是出現這樣那樣的糾紛,原因就在於所在國法律不完善,智慧財産權無法得到有效保護,而目前全球性經濟放緩給予了我們深入發達國家市場的機會,應該抓住此次機會,通過直接並購油田、礦山或買入相關企業股票,在能源原材料領域夯實“中國因素”。

  二是在産品市場上,首先是國家加大原油儲備力度,大量建油庫,油價越跌就越買。其次是出臺優惠政策,鼓勵三大石油公司儲備,把中國能源原材料的民間儲備建設起來。最後是鼓勵民營企業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儲備。這些企業可以通過買入遠期原油期貨頭寸,在不用佔倉儲的情況等同於擁有原油實物。“只有完善健全國家儲備與商業儲備體系,在下一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到來之時,我們才有充足的庫存進行逆經濟週期調節。”他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