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鎖城 來自倫敦的經驗和教訓
- 發佈時間:2016-02-06 02:09:40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毛志輝
近年來,國內的空氣污染大有愈演愈烈之勢,霧霾引發的討論不絕於耳。放眼全球,一些發達國家的大城市也曾在工業化階段有過霧霾肆虐的經歷,如英國倫敦、美國舊金山、日本東京等。在最近出版的《大霧霾:中世紀以來的倫敦空氣污染史》一書中,澳大利亞籍著名大氣化學家彼特·布林布爾科姆以中世紀以來倫敦空氣污染史為主題,深入考察和挖掘倫敦空氣重度污染背後的根源,他將氣候研究與各種史料更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展示了倫敦自中世紀以來的數百年中與霧霾相對抗的精彩歷史。這部著作,無疑為當下仍被大霧霾所困擾的中國人提供了一個客觀、清晰的參考背景。
彼特·布林布爾科姆是英國環境污染史研究的先行者,他所開展的有關工業之於城市影響的研究,成為這一領域的先鋒之作。作為一部對現代經濟與環境的關係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的著作,《大霧霾》不僅有著嚴謹的學術性,更有著活潑的故事性,出版三十年來一直在學界和讀書界廣為流行。
在書中,布林布爾科姆詳盡地展示了倫敦居民為控制污染所做的早期嘗試、人們對空氣污染問題抱持的心態、不潔空氣對倫敦所造成的影響等,可謂引人入勝。所刊載的數十幅自中世紀以來的工業污染圖片,讓人觸目驚心。此外,書中還記載了文學、藝術作品和社會文件中所反映的人們對倫敦空氣污染的感知變化,以及政府控制煙霧污染的立法過程,予人以警醒。全書所關注的雖然是霧霾的形成與影響,但折射的是倫敦乃至人類的經濟社會發展史。
空氣污染問題自古就存在,甚至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倫敦則自13世紀開始嘗到空氣污染的痛苦滋味,其時,需要高溫煅燒的石灰窯成為污染的主要來源。隨著煤的廣泛使用,至16世紀末期倫敦的空氣污染問題趨於嚴重。重度污染“培養”了17世紀英國第一位環保激進主義者約翰·伊夫林,以及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肯內爾姆·迪格比、約翰·格蘭特等環保學者。他們積極尋找空氣污染的根源,研究空氣污染跟疾病和死亡的關係,並向皇室提出了一些補救方法。然而,環境理想主義勢必會與經濟考量發生衝突,王室、議會和教會之間矛盾激烈,這批最早對倫敦福祉存在的風險有著清晰把握的人物,最終沒能得償所願地落實其計劃,倫敦的空氣污染依然如故。
在布林布爾科姆的筆下,倫敦的霧霾污染史首先是一部工業發展與環境惡化相伴相生的社會史。從16世紀開始,倫敦的工業經歷了小作坊手工業、大工業再到現代工業的蛻變,空氣污染也逐步惡化。至18世紀晚期,倫敦的空氣條件已經糟糕到成為環境災難,霧天頻率則在19世紀90年代達到高峰。儘管人們也嘗試採取一些措施解決,但收效甚微。1873年12月8日至14日的大霧中,倫敦全市至少15人溺亡,死亡案件較平時多了700起。此後,倫敦因重度霧霾導致的災難越來越頻繁:1880年1月、1882年2月、1891年12月、1892年12月,倫敦的濃霧都曾使市民的額外死亡率有明顯上升。
霧霾的危害促成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煙氣減排立法。從W.A.麥金農、賽普蒂默斯·漢薩德等人在19世紀中葉對相關法案的推動,到“霧與煙氣委員會”的問世,再到20世紀初“空氣污染諮詢委員會”的成立,倫敦一直在行動。然而,倫敦對霧霾的立法似乎也恰到好處地詮釋了英國人的拖遝,歷時一個多世紀都見不到大進展。直到1952年的大霧霾導致額外死亡案件達到4000起,共計1.2萬人死亡,才終於又一次刺痛了英國人的心、喚醒了英國人的神經。在多方的壓力下,政府于1953年組建了比弗委員會,專責調查霧霾成因並制定應對方案,最終於1956年出臺了世界上首部治理空氣污染的《清潔空氣法案》。此後,倫敦人痛定思痛,以壯士斷腕的精神與空氣污染作鬥爭,經過了數十年的治理,最終取得了空氣品質的徹底改善。
當然,大霧霾也並非“一無是處”,從布林布爾科姆的大量調查和分析中可以看到,人類了解和應對霧霾的過程,也是對科學與技術的探索過程。例如,皇家學會成員亨利·胡斯特爾發明瞭無煙火爐,本傑明·湯普森改進了火爐和壁爐的設計,羅伯特·波義耳確認了空氣是一種混合物,亨利·卡文迪許以很高的精度確定了氧氣在空氣中的濃度,W.J.羅素醫生開發了用以測度空氣中沉積煙灰數量的計量儀,人們還發展了測定空氣中二氧化硫濃度的方法,利用動植物對空氣污染的敏感構造出生物監控網路……科學試驗上的每一次努力,都是對了解霧霾污染真相的更進一步。在倫敦與霧霾鬥爭的過程中,這種對科學技術的求索精神,無疑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霧霾還為文學創作提供了養分和土壤。布林布爾科姆對霧霾之於英國文學和藝術的影響作了深入的闡述。19世紀英國浪漫主義的影響使得人們對霧霾帶有微妙而近乎宗教式的情感。散文作家查爾斯·蘭姆稱霧是“受人摯愛的煙氣”;狄更斯則用“倫敦常春藤”來形容霧;加拿大作家莎拉·珍妮特·鄧肯在訪問倫敦後寫的小説中甚至這樣描述霧:“這是一種相當抽象的氣味,而它卻讓空氣具有了某種堅實和營養,讓你感到你的肺正在消化它。在這種氣味中存在著舒適、支援和滿足……”然而,在此後的文學作品中,霧作為“常客”的角色逐漸發生轉變。在夏洛克·福爾摩斯的系列故事中,霧幾乎成為掩護作案者的必不可少的背景素材。在《荒涼山莊》和《小公主》等名著中,霧也作為對於前途的不確定的比喻而出現。霧還影響了英國眾多藝術家的創作,導致整個19世紀的油畫作品在色調上都偏于灰暗。
在《大霧霾》中,布林布爾科姆充分展示了他的博聞廣記,以及作為能源與環境專家、大氣化學教授的嚴謹。通過對中世紀以來倫敦空氣污染史的考察,他將倫敦的經濟、社會、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等的發展史有機地綜合在一起,為我們展現的不僅僅是大霧緊鎖的倫敦,更是工業化、城市化以來的人類社會變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倫敦的空氣污染史及其所付出的代價和努力,有助於我們更真切地認識到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得與失,更深刻地把握住當前自身所面臨的環境問題的歷史根源,更妥善地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更迅速地尋找到一條有效治理霧霾的捷徑。這也正是《大霧霾》一書最重要的價值所在。
書名:《大霧霾:中世紀以來的倫敦空氣污染史》
作者:彼得·布林布爾科姆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