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建立網際網路金融産品註冊登記制度
- 發佈時間:2016-02-04 01:09:28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周文靜
2月2日,由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網際網路金融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金融論壇·網際網路金融分論壇在京召開。與會專家建議,網際網路金融産品名稱應與其投資屬性和法律關係相一致,建立包括P2P網路借貸在內的網際網路金融産品註冊登記制度和網路借貸投資者適當性制度,打破剛性兌付的不合理預期等。
據了解,此次會議主題為“P2P網路借貸風險防範”,來自政府部門、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研究機構、行業自律組織的20余位專家學者和業界高管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由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網際網路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姚余棟主持。
堅守風險底線
與會專家表示,隨著行業規模擴大逐漸累積的信用風險,從業機構應嚴格遵守人民銀行等十部委《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及相關監管辦法,堅守風險底線。對於P2P網路借貸風險如何防範,論壇與會人員達成五點共識。
首先,明確要求包括P2P網路借貸在內的網際網路金融産品的名稱應與其投資屬性和法律關係相一致,不能籠統使用“投資産品”、“理財産品”等産品名稱,誤導和迷惑普通投資者;二是建立包括P2P網路借貸在內的網際網路金融産品註冊登記制度,形成全國統一、簡明、標準化、便於查詢和追溯的網際網路金融産品代碼;三是建立P2P網路借貸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建議設立基本投資門檻(比如,個人金融資産10萬元人民幣以上,且對P2P網路借貸的投資總額累計不得超過金融資産的30%);四是探索建立P2P網路借貸的二級市場交易機制,提高P2P網路借貸産品流動性,進一步分散投資風險;五是加強投資者教育,明確“誰投資,誰買單”的風險自擔原則,打破剛性兌付的不合理預期。
民間金融先行打破剛兌預期
業內人士分析,明確網際網路金融産品的名稱及投資屬性、建立註冊登記制度有利於行業亂象的治理。但設立投資門檻的可行性似乎並不容易實現,同時在網路借貸一級市場尚未得到很好的監管和治理的情況下,二級市場交易機制推出的時機應該不可能很早。而打破剛兌一直是被寄望于網際網路金融身上的,因為銀行等傳統的金融機構所涉資産量級非常大,同時在利率市場化進程還未完全完成,銀行破産尚未有先例的情況下,打破剛兌的可能性不大。民間金融則可率先試行,只是在允許民間機構打破剛兌之前還應該對民間機構的合規必須要做到位,否則一些不法機構或將借著不兌付的幌子讓投資人吃上啞巴虧。
穆迪研究報告稱,網貸平臺的增長動力主要來自其能夠向個人投資者提供比同等銀行存款和理財産品更高收益,同時向中小企業、個人等難以獲得常規銀行貸款的相關方提供信貸支援。不過,當前網貸規模較小(約佔影子銀行總資産的1%),P2P 網路貸款並不會構成系統性風險。值得注意的是但由於增長迅速、風險管理薄弱導致違約率較高。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2016年1月P2P網貸行業整體成交量為1303.94億元,較2015年12月環比下降2.51%。在過去的2015年,,全年累計成交量達到9823.04億元,歷史累計成交量突破萬億元大關。截至2016年1月底,歷史累計成交量達到14956.15億元。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