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徐高:穩增長政策亟待加碼

  • 發佈時間:2016-01-23 00:56:2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倪銘婭

  近期密集發佈的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顯示,經濟下行壓力仍在加大。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金融業增速持續放緩的背景下,如果實體經濟繼續疲弱,經濟增速將在今年上半年滑落至6.5%的增長底線附近。目前來看,穩增長政策亟待加碼。

  2015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長6.8%。其中,受金融業增速放緩影響,第三産業同比增速較第三季度顯著放緩0.4個百分點至8.1%。同時,第四季度工業部門GDP增速小幅加快,但加速低於預期。此外,2015年12月工業增加值增速比11月略低,工業部門加速的態勢未能持續。徐高認為,去年年中以來實施的穩增長政策推動需求面出現明顯回暖的效應不明顯。“這主要是受實體經濟投資意願不強以及資本流出影響,導致政策效果被削弱。”

  值得關注的是,資本流出與地方債發行節奏暫緩拉低了近期投資資金來源增速,導致投資增速下行。數據顯示,去年12月固定資産投資資金來源增速結束連續兩月回升態勢,同比增速較上月下降5個百分點。相應地,投資增速也較上月放緩4個百分點。“投資資金來源增長放緩主要是因為資本流出壓力加大與地方政府債發行減速。”徐高表示,隨著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大,資本在12月出現大幅流出,當月外匯佔款減少6290億元。另外,2015年地方債務置換額度在此前已經基本完成,導致12月地方政府債發行量環比減少約6000億元。

  徐高説,以社會融資總量、地方政府債發行量和新增外匯佔款之和衡量的全社會可以獲得的資金總量指標,在12月同比減少2539億元,而11月同比增加4156億元。資本流出與地方政府債發行減少導致社會能夠獲得的資金總量下降,減少了投資資金來源並抑制投資增速。

  展望近期資金面情況,徐高表示,隨著人民幣貶值壓力有所減輕,近期人民幣匯率將延續平穩態勢,資本流出壓力有所下降。另外,由於地方政府債發行減少為短期現象,隨著2016年超過5萬億置換額度的下達,地方政府債發行將再度進入加速階段。寬鬆政策下,未來幾個月實體經濟資金面將繼續改善,為投資回升創造寬鬆環境。

  徐高認為,面臨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居高不下的局面,未來決策層需要傳遞更為清晰的穩增長政策意圖,在諸多政策目標中提升增長目標的重要性,疏通穩增長政策傳導渠道。一方面,貨幣政策應繼續保持寬鬆,除常規降準降息外,相關部門應繼續通過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專項金融債以及城投債加速發行等多項措施推動社會融資總量擴張。另一方面,財政政策將有效發力,今年財政赤字率將突破3%。此外,基建投資作為經濟企穩的關鍵,將成為穩增長政策發力的有效抓手。

  精彩對話

  中國證券報:國家統計局最新發佈的數據顯示,去年房地産投資增速僅1%。但去年4季度以來,70個大中城市房價環比增速逐漸回升。在此背景下,如何看待今年房地産投資情況?

  徐高:可以看到,去年12月70城市房價漲幅繼續擴大,寬鬆政策下房地産需求繼續回暖,推動房價持續回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房地産去庫存定位為供給側改革五大重要任務之一,未來將繼續刺激需求,消化庫存。同時,利率下降、首付比例降低以及公積金優惠等政策將繼續推升購房需求。供需較為緊張的一線城市房價將持續上漲,而庫存壓力較高的三四線城市將繼續調整,城市間分化持續。

  隨著房地産需求和房價持續回升,房地産投資將有所企穩。但高庫存壓力之下,地産開發商的投資意願不會太強,房地産投資態勢難以大幅走強,總體將呈現弱企穩態勢。預計2016年全年房地産投資增速在3%-5%。

  中國證券報:在多項政策措施下,未來資金將更多流向實體經濟,支撐穩增長。如何看待這一現象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徐高:實體經濟企穩環境下,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之間的“蹺蹺板”將向實體回擺。股市中高估值的股票將面臨較大調整壓力,而實體經濟改善將推動藍籌股估值有所修復。債券收益率已經透支基本面,反映對經濟增長過於悲觀預期。隨著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恢復,以及實體經濟在穩增長政策帶動下企穩,債券收益率有回升壓力。實體投資需求回暖將提升我國對大宗商品需求,大宗商品價格下行壓力或有所減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