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供給側改革應著力“補短板”

  • 發佈時間:2015-12-30 01:43:22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蘭格經濟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

  陳克新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生産總量快速增長,目前已經成為世界製造業重要基地,保障了較充裕的商品供應,同時出現了供給結構失衡。

  一方面鋼鐵、有色金屬、水泥、紡織、服裝等行業供應過剩,大量庫存積壓;另一方面存在許多供應和服務短板。比如環保能力嚴重不足,城市軌道交通、地下管廊、停車場所等基礎設施嚴重不足,養老、託兒、醫療等民生服務不足等。即便是在一些供應嚴重過剩的輕紡、食品等行業,也存在諸多供應不足。主要表現為低端産品過剩,高端産品不足,所以才會出現大量購買力涌入境外市場,大量採購奶粉、手袋、馬桶蓋等商品。此外,在發動機、晶片、大飛機等高端技術産品與核心技術産品的供應能力方面亦有很多缺失。

  供給結構的嚴重失衡,在許多方面與消費需求不相匹配,不僅形成僵屍企業,大量浪費人、財、物等寶貴資源,而且使得城鄉居民多方面需求難以滿足。決策層提出要進行供給側改革,借此增加與市場需求相吻合的商品與服務供給,扭轉中國供給結構失衡局面,從質和量兩個方面,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準。

  一般而言,進行供給側改革,實現供給與需求平衡可以有兩種途徑:一是用“減法”。即通過市場機制與行政手段,迫使過剩産能退出市場。這種途徑雖然也能夠實現供求平衡,但其副作用大。主要是關停企業不僅勢必導致行業需求互減,由此減少工資性收入,增強居民儲蓄傾向,萎縮總量消費,致使供應過剩更嚴重。

  此外,減法去産能,還會因為相關企業關停而引發稅收下降,弱化財政支付能力,産生諸多無法解決的社會問題。

  還有一種供給側改革實現途徑是用“加法”,即針對當前供需失衡的主要問題,補足供應短板,進行産業升級,從量和質兩個方面增加有效供給。比如我們大規模地進行環境保護建設,進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民生需求設施建設,進行核心技術産品和高新技術産品研發建設等。這種實現途徑的最大好處是增強供給短板,增加有效供給,在滿足多方面消費的同時,還能夠提供強大投資性需求,消化鋼鐵、有色金屬、水泥、汽車等方面的産能過剩。將許多因為總量需求不足而效益低下的所謂“僵屍企業”拯救出來。譬如,如果前段時期所批復的補充供給短板的投資項目能夠全面迅速開工,超過10萬億元的投資入市,勢必産生巨量鋼材需求,緩解甚至消除當前鋼鐵供應過剩局面,這也就避免了相關企業關停、職工下崗、財政減收、銀行貸款風險。因此,補短板和産業升級的加法,是一種正能量效應顯著、能夠操作設施、各方面皆大歡喜的供給側改革實現途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