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世界經濟下的一場皮影戲

  • 發佈時間:2015-12-28 01:22:22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花一世界。美油與布油歷史上經歷過“合—分—合—又分”的走勢,其背後,正是美國經濟及全球經濟形勢的博弈形勢變化在主導。

  歷史上,美油與布油基本同高同低,由於布油品質不如WTI,一般情況下價格稍低,但2010年底以來,價差逆轉出現倒挂並逐漸常態化。2011年2月份,布油對WTI出現了大幅溢價,價差接近20美元/桶。隨後價差繼續擴大,在2011年10月14日達到高點28美元/桶。2012年初價差收縮,曾一度回落至10美元/桶左右,但隨即又恢復擴大,進而在2012年第四季度持續保持在20美元/桶以上。

  這種情況在2013年3月後出現明顯逆轉,價差從20美元/桶一路縮窄,到7月10日,達到2010年12月以來的最低值2美元/桶。

  中海油進出口公司市場分析小組撰文指出,布油與WTI價差的走勢由多方面因素構成,聚焦2011—2012年的價差拉寬和2013年以來的價差縮窄,WTI價格起了更為重要的作用。供求及庫存因素是價差變化的兩大關鍵因素。

  中海油進出口公司市場分析小組解釋稱,本世紀以來,美國“頁巖氣革命”中,加拿大油砂油和美國頁巖油的産量大大增加,而美灣地區的煉廠消費能力變化不大,同時原油運輸能力沒有相應提升,造成庫欣原油大量囤積。2011—2012年WTI原油價格持續走低,而北海油田産量十多年的時間內銳減了41%,造成Brent原油的長期供應短缺。WTI和Brent價格倒挂的態勢由此形成。進入2013年,美國頁巖油産量增速放緩,美國經濟逐漸復蘇,經濟數據逐漸轉好,支撐了WTI原油價格。同時,2013年以來,輸油管線和鐵路運輸線的增加,使得WTI原油從內陸入境口的運輸更為便利。這導致了Brent與WTI價差一路走窄。

  黃傑夫表示,造成2010—2012年兩油倒挂的原因,一方面是加拿大正將更多原油送入俄克拉荷馬州的庫欣(WTI的交割地),庫欣原油儲備處歷史高位,抑制了WTI價格;另一方面,中東危機威脅了從中東到歐洲的重要原油和下游産品的運輸管道,抬高了以布倫特為參照標桿的大西洋盆地的油價。

  此外,分析人士指出,從全球供需角度來看,2010—2012年兩油倒挂的現象背後,布倫特原油價格的高漲反映原油需求十分旺盛,受到新興市場的拉動。新興市場及美國經濟形勢對比的變化也是兩油價格變化的主要原因。

  世界銀行12月8日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稱,上個世紀80—90年代,新興經濟體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2010—2014年,新興經濟體貢獻了60%的全球增速。2010年以來,新興經濟體增速逐步放緩,2010年其平均增速為7.6%,2015年預計增速不及4%。

  但2012年4月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更新報告顯示,亞洲仍然是增速最快的地區。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體整體經濟增速2012年預計為7.3%,2013年為7.8%。

  與之形成印證的是,美聯儲宣佈2014年1月起削減QE規模。新興經濟體將面臨出現出口下降、工業增長放緩、通脹率高企、貨幣貶值和資本外流加劇等現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