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商業養老保險改革短板欲補齊

  • 發佈時間:2015-12-28 01:22:1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李超 彭揚

  “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目前發展相對滯後,亟需調整改革。”“應推動商業養老保險發揮更大作用,發揮其長期資金優勢和機構投資者作用。”多位專家和業內人士在日前召開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保障論壇上如是表示。同日發佈的《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15》亦建議,加大養老保險資金向養老産業傾斜力度,鼓勵養老保險資金擴大另類投資力度,打造保險係的養老金管理公司,促進大資管時代金融協調發展。著眼于上述目標,專業人士認為,目前相關財稅、監管等支援政策還有進一步完善空間。

  第三支柱成發展短板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介紹,目前我國商業養老保險規模很小,在資産佔GDP比重、替代率、密度、深度等方面的規模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

  “從中國現實情況看,基本養老保險‘第一支柱’獨大的格局還沒有根本改變,第一支柱日漸不堪重負,替代率水準逐年下降;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的發展還相對滯後。”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黃洪認為,養老保險亟需調整改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承惠表示,“第三支柱”發展狀況不理想的原因有三:一是保險公司仍需慎重考慮投資能力與通貨膨脹率之間的距離;二是機構投資人在中國資本市場上可控投資渠道相對較少;三是市場仲介不發達,保險行銷過多依靠銀行,影響力不足。

  在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王忠民看來,“第三支柱”的核心問題是每一個自然人名下有充足的所有權資本,可以投資、使用、收益,無風險回報的金融市場中,對個人項下的保險端給予稅收優惠,會使大量財富流入這一端。

  商業養老保險期待財稅支援

  黃洪表示,商業養老保險可以提供更多的風險保障手段,利用其長期負債獲得的資金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的長期投資,可以緩解金融結構失衡,從而促進信貸支撐型的投資方式向多樣化融資的投資方式轉變。

  黃洪建議,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需要明確三個原則:一是堅持政策引導,完善財稅、監管等支援政策,在商業養老保險購買、投資、積累、領取等各個階段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援;二是堅持市場化方向,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三是充分發揮商業保險機構專業優勢,創新和擴大商業養老保險産品供給,豐富商業養老保險服務。“在商業養老保險服務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方面,應加強制度的頂層設計,儘早建立分擔合理、可持續、長期精算平衡的市場化養老保障體系,選擇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方式。”

  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表示,總體來看,多層次的養老保障體系建設目前進展比較緩慢。構建多支柱的養老保障體系方面,企業年金目前還是短板,商業養老保險規模較小。未來,職業年金異軍突起,會對企業年金髮展産生刺激和帶動作用,更有可能超過企業年金。構建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制方面,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採取必要措施推動制度建設,同時採取優惠政策扶持、鼓勵個人參與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投資運營方面可委託專業的養老保險公司或者商業保險公司投資運營,填補空白。

  在市場運作、精算管理、資産運用、賬戶記錄、基金運營等方面,商業養老保險所具備的專業經驗和團隊力量不可小覷。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培林建議,應充分發揮這些優勢,發揮商業養老保險長期資金優勢和機構投資者重要作用,穩定資本市場,為“新常態”下經濟穩定增長提供良好的金融環境,為國家發展戰略和重大工程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援。

  鼓勵擴大另類投資

  《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15》建議,在商業養老保險支援經濟增長和金融協調發展方面,應加大養老保險資金向養老産業的傾斜力度,實現保險産業與養老産業的更好融合。應當鼓勵保險機構以産品化為手段打造養老保險資金與養老産業的更好融合。在投資模式上,採用全資、股權合作等多樣化模式;在運營模式上,綜合應用銷售、租賃、服務手段,發掘利潤增長點,打造符合中國經濟社會特點的保險資金養老産業運用模式。

  對此,鄭秉文表示,投資者結構不盡理性,機構投資者長期資金較少,是中國股市的一個重大缺陷,也是此前股市波動的原因之一。養老基金是股市的“壓艙石”,壽險基金和養老基金均是長期基金,可以考慮將稅收優惠政策作為改造股市、撬動養老金投資的重要抓手。

  報告建議,鼓勵養老保險資金擴大另類投資力度,以多種投資方式支援經濟增長與民生保障。報告認為,對保險機構發展而言,另類投資收益比較穩定、通常高於固定收益産品,波動性小于權益類産品。監管部門需要進一步鼓勵養老保險資金擴大另類投資比例,特別是注重關係國計民生的養老、醫療、健康及相關産業投資,注重相關金融領域投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