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信託公司股東“換血”頻繁

  • 發佈時間:2015-12-18 01:22:2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實際上從去年開始,房地産信託兌付的問題就不斷暴露,信託公司的股東變更也隨著頻繁起來。這一方面是信託行業告別十年黃金期的一大標誌,另一方面也説明股東重新認識信託牌照價值的“多事之秋”已經來臨。

  據信託業協會公佈的最新數據,2015年三季度末,房地産信託餘額為12876.67億元,與今年二季度相比,餘額增長繼續放緩;三季度房地産信託餘額佔比為8.96%,較2014年三季度末的10.38%下降1.42個百分點。從2011年三季度佔比17.24%開始,至2013年二季度佔比9.12%,佔比一直持續下降,説明房地産信託的風險開始釋放。但從2013年三季度佔比9.33%開始,佔比一直處於平穩上升趨勢,直到2014年三季度末,房地産信託餘額佔比才逐步下滑。然而,當前房地産信託餘額依舊維持高位,加上國內經濟處於結構調整期,房地産信託面臨的風險依舊較大。

  根據用益信託工作室的統計數據,從2012年開始,房地産信託到期規模迅速增加,進入兌付密集期。最新數據統計顯示,2015四季度到2016年集合房地産信託預計到期總規模為2650.56億元,其中2015年四季度629.87億元、2016年一季度610.38億元、2016年二季度481.58億元、2016年三季度530.02億元、2016年四季度398.72 億元。從今年前三季度産品兌付情況來看,房地産信託風險逐步得到釋放,整體風險可控。伴隨著對住房的剛性需求,房地産信託違約風險時有發生,但發生系統性風險、區域性風險概率不大。

  房地産信託風險事件的暴露數量遠高於其他領域信託項目。用益信託工作室認為,預計房地産信託風險也會在2015年後階段時有顯露;開發商不能按期償還融資資金,從而選擇延期兌付、信託公司宣佈提起清盤房地産信託項目,甚至還有一些房地産信託計劃引入資産管理公司進行接盤,“控風險、保兌付”成為焦點話題。

  信託公司的股東大“換血”預計也會隨著風險事件的增多而增多。除了前文所述長城新盛信託的大股東之一新疆建設兵團有意出讓信託公司控股權之外,不少信託公司的大股東變更也已開始。例如國民信託在最近一年內兩易其主,使其成為關注焦點:先是新世界將所持股權轉至佳兆業創始人郭英成;今年3月,富德生命人壽等又從郭手中接盤。

  在信託公司股權變更的背後,同樣能看到兩極分化的趨勢。排名靠前的信託公司股東背景基本屬於央企及金融機構,這些股東看好信託公司股權價值,更願意吸收中小股東股權以掌握控制權,股權集中度近兩年逐步提高。而中小信託公司,則更容易出現在被轉讓的名單上。

  近兩年來,金融機構頻頻加入信託股東行列,其中,以險資最為明顯,僅去年以來便有多起:國壽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從重慶水務集團和重慶市水務資産經營有限公司手中受讓26.04%的重慶信託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安邦人壽保險和安邦保險集團受讓天津盈鑫信恒投資諮詢有限公司持有的天津信託5.26%的股權;泰康人壽保險和泰康資産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入駐國投泰康信託,持股比例佔35%,為第二大股東;富德生命人壽受讓國民信託93.44%的股權在今年8月份獲得保監會的原則同意,但是目前尚未有消息顯示該交易獲銀監會同意。

  所謂牌照優勢,是指信託是一種可以橫跨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實業市場的金融行業,其獨特的制度設計賦予了信託功能的多樣性和運用的靈活性。超高的投資回報率、獨特的牌照優勢,再加上其稀缺性,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資本會對信託趨之若鶩了。

  銀監會“99號文”同時規定,信託公司股東應承諾或在信託公司章程中約定,當信託公司出現流動性風險時,給予必要的流動性支援。信託公司經營損失侵蝕資本的,應在凈資本中全額扣減,並相應壓縮業務規模,或由股東及時補充資本。信託公司違反審慎經營規則、嚴重危及公司穩健運作、損害投資人合法權益的,監管機構要區別情況,依法採取責令控股股東轉讓股權或限制有關股東權利等監管措施。

  在信託轉型和監管加壓的雙重壓力下,信託公司股權變動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