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資産配置荒驅使險資圍獵地産企業

  • 發佈時間:2015-12-16 00:43:2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深圳市房地産研究中心 李宇嘉

  近期,險資頻繁舉牌地産股,催化地産股暴漲並領漲“大藍籌”,成了近期最為津津樂道的話題。時隔幾個月,前海人壽繼續增持萬科,並再次超越華潤,成為第一大股東,從而在業內又一次引發了關於萬科股權之爭的大討論。本輪險資舉牌地産股之頻繁、操作手法之淩厲,遠遠不是“有錢、任性、野蠻”等籠統字眼能概括,也遠遠不是財務投資抑或獲得控制權能夠窺探其目的。

  險資大規模舉牌房企,真正開始於2013年生命人壽、安邦保險爭相舉牌金地集團。今年以來,險資大舉佈局地産股儼然已成一種“潮流”。據媒體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三季度,135家A股房企中,已被險資進入前十大股東的多達23家,佔比約為17%。中金公司研究顯示,12月首周地産股大漲,主力資金中保險資金佔比在50%-60%。目前,業內認為,險資入市政策放鬆、尋求穩健性投資、龍頭地産股低市盈率和分紅穩定、扮靚當期報表等等是主因。

  但筆者認為,其原因很大程度在於低利率環境下的“資産配置荒”。保險資金有兩個公認的特點:成本最低、規模巨大。過去,由於房地産和實體製造業資金需求“饑渴”,加上隱性擔保下債務“剛性兌付”,全社會融資成本居高不下。因此,低成本讓險資在傳統固定收益類資産配置上(主要是債券)獲得巨大投資收益。去年以來,利率不斷下滑,險資低成本優勢受到挑戰,但金融産品不斷創新、險資投資渠道全面“開閘”,A股牛市行情為險資資産配置提供了新的空間。

  今年以來,利率持續下行讓險資的優勢繼續消退,A股大幅波動也讓險資收益承壓。但在負債端,險資保費收入仍舊以收益敏感、期限短的儲蓄或投資性理財為主,對資産回報要求較高,資産配置荒開始顯現。由於房地産行業大週期下行,地産股估值被“踩在了地上”,但在“穩增長”框架下龍頭地産盈利可觀、股息率較高,與估值不匹配。目前,龍頭地産(如萬科、碧桂園等)的股息率在5%-6%,遠遠超過了債券收益率。而且,持股超過20%後,險資投資被確認為長期股權投資,轉為權益法核算,即地産公司凈利潤將按比例進入險資的投資收益,險資資産端收益明顯改善。

  另一方面,長期的規模導向,造成險企(特別是小型壽險企業)高舉高打“資産驅動負債型”的經營模式,大力發展高現金短期躉交等萬能險産品,投資偏激進、期限錯配和流動性風險突出。資産配置荒背景下,收益或不足以覆蓋成本,並直接衝擊償付能力。但是,在新保險監管體系“償二代”(以風險為導向的償付能力監管體系)下,權益類投資的資本要求更高,或導致因觸及償付充足率的監管紅線,承保和投資業務被叫停。由此,險資被迫在資産配置上進行調整。

  險資舉牌地産股,除改善短期收益外,還可通過控股地産公司,調整地産企業的分紅策略,如短期可減少地産企業拿地、增加股權分紅,滿足險企資産端收益要求、提高償付充足率。險企將投資的地産股權質押融資,還可以實現高杠桿、高效率的資本運作。“償二代”下,險資投資或自用房地産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評估增值,扣除所得稅後,可成為險企的附屬一級資本。因此,險資介入房企拿地或開發,可將投資在股權和持有不動産之間轉化,調節資本充足率。

  在資本市場“一股獨大”的遊戲規則下,對於萬科這樣股權極度分散的公司來説,若第一大股東旁落到“資本大鱷”手裏,管理層再怎麼努力轉型,也可能是“賺著職業經理人的薪資,操著大股東的心”。資本對於房企經營和轉型的貢獻不大,卻可以通過股權收購,輕而易舉地攫取紅利。但是,對地産企業而言,在告別靠地價升值盈利,轉向刮骨療傷的轉型時代,資金不是最重要的,企業管理層的智力和知識,才是決定企業轉型成功和企業價值的關鍵。

  特別是,隨著老齡化和房地産下滑,全社會進入融資低利率、資金遍地都是的時代,資本也就不再是地産企業的第一資源,而是成為像土地一樣是可以購買的資源。資本的所有者也應僅僅充當財務投資者,扮演劣後角色,而不是決定地産企業戰略及走向,分享企業絕大部分紅利。

  由此,以“三好住宅”加“城市配套服務供應商”,開啟第四次轉型之旅,邁向“萬億大萬科”和“捍衛萬科價值觀”之時,萬科也開啟了股權結構再造。一方面,建立“事業合夥人”制,將包括管理層在內的公司員工組成事業合夥人(深圳盈安財務顧問企業),在二級市場購入公司股票,成為企業重要股東;另一方面,在轉型過程中,將物業、養老和醫療、物流、酒店和度假等新板塊分拆上市,構建獨立的平臺。兩方面的努力,都旨在將職業經理人們與兇猛險資隔出兩個世界。

  萬科最歡迎華潤這樣甘當財務投資者,始終履行未行“僭越”(不參與萬科經營決策)承諾,讓職業經理人組成的管理層和公司員工擁有萬科實際控制權,這是萬科平臺優越並吸引社會精英紛紛加入的主要原因。但是,前海人壽這一“資本大鱷”顯然不甘僅僅作財務投資,以高成本杠桿融資(收益互換)來舉牌萬科,獲得控股權顯然是最終目的。因此,萬科與前海人壽股權之爭,折射傳統資本市場與房地産轉型、網際網路時代知識型企業在企業控制權和收益分配上的認同差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