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加杠桿打新産品幾近消失

  • 發佈時間:2015-12-02 01:09:29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雖然近期打新資金有所回流,但與當年盛極一時的景象已不可同日而語。打新基金主要成長于2014年下半年以來的牛市中。2014年6月,證監會重啟IPO,疊加牛市賺錢效應,資本市場迅速掀起一股“打新”熱,而網下打新又以公募為首,尤其是今年以來,打新基金産品規模急劇膨脹。統計顯示,截至6月底,打新基金凈值規模在100億元以上的超過60隻,更有4隻基金規模突破150億元大關。另外,有19隻基金凈值規模在120億元到150億元之間。據民生證券的測算,2015年4月份以前用於申購新股的公募資金在1000億元以內,4月份在3000億元左右,5月份增長到5000億元左右,6月份膨脹到1.3萬億元左右。“根據我們內部的測算,IPO暫停前,打新基金的規模約為1.5萬億元。”王凱表示。

  IPO暫停後,打新基金的贖回比例普遍在六至七成,不少基金公司的打新基金甚至被贖光,以專戶為甚,贖回的主要是機構客戶。北京一家基金公司行銷策劃部負責人表示,該公司的打新基金只剩下約三分之一,“很多機構都是放杠桿來的,因為收益可以放大五六倍,散戶其實不多。打新停了,機構肯定要走,他們借來的資金都是有成本的。”

  不過,前期貢獻了很大規模的結構化打新産品最近卻並未見到身影。通過專戶開展結構化打新,是將基礎份額分成優先級與劣後級兩個份額,優先級份額獲取約定收益,劣後級份額獲取在支付給優先級份額約定收益之後的全部打新收益。以上述新增了100億元打新規模的基金公司為例,此前580億元打新資金中差不多有近200億元規模是杠桿資金,由銀行理財做優先級,客戶自己掏錢做劣後,以機構客戶為主。“我們杠桿産品的劣後機構客戶門檻是3000萬元,銀行杠桿5倍起步,現在這部分資金基本上接近沒有了。IPO暫停後,進來早的就賺了,進來晚的虧了一兩個點就馬上贖回了。”但也有基金經理透露,上半年有基金公司做了放十幾倍杠桿打新的産品,後來打新暫停就爆掉了,虧了20%左右。“我們保守地估計,明年新規下的純打新年化收益在2-3個點,收益率可能無法覆蓋目前銀行理財類資金做成結構化産品的成本。”

  多家基金公司人士向記者透露,不僅杠桿資金沒有回來,普通的打新資金也沒有回到以前的規模。

  王凱今年4月份將其管理的基金從股票投資轉移至打新,只保留一點點底倉,規模一度上百億元。最近新增了C份額,但規模也僅有30億元左右。“現在打新基金的最優規模比以前小了,以前管理100億沒什麼壓力,也只有到這個規模才能打中一些大票,所以打新基金規模都比較大。考慮到現在28隻新股量比較少,根據我們測算,要想保證收益率規模最好控制在30億以內。”他分析,這一波參與打新的機構變少了,以前打新資金有1.5萬億元,現在很多機構的錢出去之後還沒回來,大部分機構暫時還回不來。“有些打新基金之前轉型做股票了,倉位一直很高,錢比較難出來;有一些去投資債券了,現在債市調整,強行退出可能會虧損;另外就是現在最優規模從100億元左右下降到30億元,産品可容納的資金也少了,按照正常程式發新産品來不及。所以我們估計機構打新的整體規模會比之前小一點。畢竟以前的1.5萬億元是將近一年的積累,現在很難一下子回到以前的情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