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有色企業抱團限産保價 供需格局扭轉尚需時日

  • 發佈時間:2015-12-01 01:17:22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李香才

  隨著産品價格持續走低,有色行業公司不得不抱團取暖限産保價。繼稀土企業宣佈限産保價後,鋅行業骨幹企業也提出控制産量,鎳企業也在討論減産事宜。中國證券報記者從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了解到,協會已向相關部門提出,希望國家能買入部分品種,以支撐價格。業內人士認為,産能退出有助於産品價格與企業利潤回升,但有色産業去産能緩慢,需求端的低迷,供需格局扭轉尚需時間。

  限産保價蔓延

  為緩解生産經營面臨的嚴峻挑戰,中國鋅行業10家骨幹企業代表日前在上海召開鋅産業運作形勢分析座談會。10家骨幹企業達成共識,並向全行業發出倡議,強化行業自律,嚴格控制新增産能,避免産能過剩。與會企業認為,市場價格水準已脫離行業基本面,造成企業生産經營困難,對中國鋅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嚴重損害。與會企業商定,將按照“轉方式、補短板、防風險”的思路控制總産量,計劃減少2016年精鋅産量50萬噸;同時採取其他有效措施,切實維護企業和行業利益,力爭從供應側逐步改善供需關係,保證行業平穩健康運作。鋅行業成為繼稀土行業之後,第二個倡議限産保價的有色板塊。

  根據國際鉛鋅研究小組的統計,今年1-8月全球精煉鋅産量同比增長5.8%,但消費僅僅增長約1%,主要源於鋼鐵鍍鋅板産量增速下滑,對應到終端是汽車産銷疲弱。1-9月全球鋅市供應過剩18800噸。鋅金屬作為基本金屬中供求面最好的品種之一,伴隨需求端的超預期下滑,企業資産負債表進一步惡化。

  華泰證券研究員陸冰然認為,中短期看,鋅精礦和鋅錠庫存高企,成為壓制鋅價的重要因素;未來一個季度行業處於消費淡季,加之資金緊張,企業普遍存在主動去庫存,回籠現金的意願。長期來看,全球經濟放緩,下游需求企穩的時間節點可能滯後於市場預期,行業基礎十分脆弱。

  隨著價格持續走低,大宗商品紛紛進入到減産的節奏。除了稀土和鋅之外,鎳企業也宣佈協調12月減産鎳金屬1.5萬噸,2016年減産20%,約13萬噸。鋁行業陸續也有企業提出減産,大型銅企也在計劃減産自救。中國證券報記者從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了解到,隨著價格持續走低,企業提出減産的訴求,希望能通過減産來穩定價格。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也向相關部門提出希望國家能買入部分品種,以支撐價格。

  企業盈利承壓

  有色行業多個品種價格持續下跌。基本金屬方面,今年以來,倫敦金屬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銅價、鋁價、鋅價、錫價下跌幅度均超過20%,上海期貨交易所和倫敦金屬交易所鎳價更是分別下跌31.90%和42.01%。貴金屬方面,黃金、白銀價格今年以來價格均出現明顯下跌,紐約商品交易所今年以來鉑價下跌30.81%,鈀價下跌31.07%。小金屬方面,根據百川資訊數據,除鉻、鋰價格上漲,鉀、鈉價格持平之外,其餘小金屬價格均出現下跌。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工業級碳酸鋰、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漲幅均在70%以上。

  産品價格的下跌,給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帶來壓力。根據Wind資訊統計,101家有色行業上市公司中,63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出現下滑。相比之下,2014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出現下滑的公司家數為49家。截至目前,已有41家公司公佈2015年業績預告,其中預增公司為6家,略增為3家,續盈利為5家,扭虧4家,預減為6家,略減為6家,續虧1家,首虧8家,還有兩家公司為不確定。據此計算,今年業績報喜公司家數為18家,報憂家數為21家。

  東方鋯業今年前三季度虧損6235.36萬元,同比減少6912.19%。由於國內鋯行業市場持續低迷,前三季度銷售業績不理想,東方鋯業預計今年凈利潤將虧損6500萬元至8500萬元。

  西部材料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虧損6723.32萬元。西部材料稱,受市場環境不景氣影響,産品收入和産品價格均下降,且2014年有鈦錠國儲項目收入,2015年沒有該項收入,預計2015年度凈利潤虧損1.25億元至1.35億元。

  株冶集團稱,由於有色産品價格延續弱勢震蕩態勢,行業低迷、産能過剩的狀況仍在繼續,公司預計2015年度全年的累計凈利潤可能為虧損。今年前三季度株冶集團虧損4.72億元。

  去産能進程緩慢

  受“供給側改革”新提法以及國內生産商限産保價消息提振,上週期貨市場表現活躍,多數品種收漲。國儲局針對稀土、鎢、鍺等戰略小金屬收儲對相關品種價格也形成一定支撐。對於限産保價,光大證券分析師李偉峰認為,從企業抱團限産保價行為分析,金屬價格確已逼近生産成本,行業底部特徵明顯。從産能退出以及價格底部反彈的角度看,短期建議關注成本與價格倒挂明顯的鋁、錫、鋅品種。

  國金證券分析師陳炳輝認為,在需求下降的趨勢之下,行業協議減産,對供需有積極的效應,還需要綜合需求與減産的實際效應來判斷供需的變化趨勢和商品價格趨勢,從期貨與現貨的關係去推測協議的遵守狀況。行業企業紛紛主動協議減産,也表明企業對虧損的承受能力已達到極限,行業利潤狀況可能在第四季度達到最底谷。隨著國家政策更為重視供給側改革,行政力量削弱,市場力量發揮,産能的退出將有助於大宗商品品種價格與企業利潤回升。

  太平洋證券有色行業分析師王文靜則沒有那麼樂觀。王文靜認為,國家提出在供給端進行結構化改革,同時企業如近期鋅業、鋁業均開始自主限産,但是在需求萎靡的背景下,供給端調節對價格的回升作用有限。目前國內結構轉型與經濟適度維穩的交替作用下,有色産業中期去産能進行緩慢,供需格局扭轉尚需時間。未來一段時間會不斷看到産業在供給端收縮動作,但需求端的低迷仍是現實問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