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標對誰更重要
- 發佈時間:2015-11-28 00:26:35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王亞宏 倫敦報道
從北京大雪到巴黎恐襲,容易讓人從生理到心理上都感到一陣寒意。本來在這個節骨眼上討論氣候變暖,有些不合時宜,不過在2009年經歷哥本哈根那個令人失望的冬季後,全球環保團體早已憋足了勁兒,打算在巴黎一次性釋放他們的能量——即使這場原定有20多萬人參加的氣候集會後因安全原因被取消。
環保團體在氣候峰會這種大場面上一貫秉承“人類未來”的大義,並且不會放過每個時機對石化能源或礦産冶金這些“邪惡行業”進行道義碾壓。於是每到這個時候,一張綠色標簽就成為大公司的護身符。為了得到這張護身符,能源公司大肆宣揚自己在綠色能源方面的投入和成果,甚至連鋼鐵和煤炭這種公認臟亂差的行業也在標榜自己是徹頭徹尾的減排標兵。
比如,煤炭公司就將自己打扮成可憐兮兮的灰姑娘的形象,認為每天在閣樓上幹活蒙一層灰並不是她的錯,只要清潔煤技術和碳捕捉封存技術能夠跟上,煤炭工業也會穿上水晶鞋,搖身一變成為人見人愛的美女。鋼鐵行業由於産品屬性並不適合採用這種嬌滴滴的賣萌來贏取綠標,他們走的路子是自我爆料。世界鋼鐵協會稱目前全球每年生産的鋼鐵中,有超過一半以上被用於建築和基礎設施建設,這些鋼鐵都能百分百回收利用,因此鋼鐵業絕對走在綠色産業的前沿。
以高大的煙囪為標誌的重工業都在使勁往身上刷綠漆,而看起來本身就接近“零排放”的金融業卻在氣候變化會議前顯得有些畏首畏尾。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雖然氣象學家的數學模型顯示天氣一年比一年熱,但旨在解決這一問題的碳交易機制卻由於市場熱度不夠而陷入冬眠。
作為全球最大的碳市場,今年歐盟碳交易系統已經運作十週年。但回顧十年來這一機制産生的效果卻足以讓樂觀者搖頭。歐洲債務危機爆發後,很多歐洲企業産量下降,排放減少,導致碳排放配額出現大量剩餘。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碳排放指標的價格隨之下降。死氣沉沉的價格讓碳交易市場毫無吸引力,各大投行們也在忍受三年多後紛紛關閉了自己的碳交易部門。碳價的制定已成為制約交易的一個瓶頸,但即使最有激情的東道主對於在本次峰會上解決這個問題都不抱希望。奧朗德退而求其次地推動2019年1月啟動歐洲碳市場穩定儲備機制,這也意味著碳交易市場仍要經歷三年多的“不穩定期”。
在氣候變化大會上金融行業出於風控原因不碰綠標,而有些行業則是壓根不屑綠標。對於“環境原教旨主義者”來説,騎著自行車在天寒地凍中來往于會場,穿著大衣和手套在沒有暖氣或者空調的房間裏開會,工作餐只有些當地産的馬鈴薯沙拉,這無疑是氣候變化會議最正確的姿勢。然而事實註定會讓他們失望:數以百計的專機或者包機會在戴高樂機場起降,豪華車隊在公路上繁忙來往;帶有巨大穹頂的會議室裏溫暖如春,而宴會則是最絕妙的場所,那裏不止有青脆欲滴的反季節蔬菜、新鮮空運的熱帶水果,鮮嫩多汁的法式小牛肉更是必不可少的主菜——不過,人們在大快朵頤的時候,並不會煞風景地提到這些美食是甲烷和一氧化二氮兩溫室氣體的重要來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