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專家認為經濟增長前景將取決於結構改革

  • 發佈時間:2015-11-19 01:30:32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劉國鋒

  18日,多位經濟學者在《財經》年會上表示,中國經濟增長需要進一步推進改革,更多取決於結構改革。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孕育形成,通過結構調整,預計明年經濟增長形勢較樂觀。

  結構改革成為重中之重

  “經濟發展到現在這一步,如果還希望通過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來支援或‘托’住,甚至‘抬起’經濟增長,可能性已經非常低。”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黃益平表示,中國經濟的增長前景更多取決於結構改革。

  黃益平表示,國際金融危機時,各國都使用了短期、反週期的宏觀經濟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能夠發揮的作用基本已經差不多了。美國開始計劃“往回收”,日本所謂的“量化寬鬆”還在繼續,但進一步空間也不大;歐洲可能會有進一步“量化寬鬆”,但對經濟拉動作用已經不是很大。對中國而言,能不能把經濟改革的方案真正落地,是中國經濟增長能不能保持可持續中高速增長、能不能真正觸底回升的關鍵。

  高盛私人財富管理中國區副主席暨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表示,改革要從兩個領域尋找機會:一是尋找經濟增長的新亮點,二是在現有增長的推力下,使增長效率進一步提高。尋找經濟增長新亮點,如戶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人口政策改革。提高增長效率,就是讓資源更有效地配置到效率最高的産業。

  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孕育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發表了主旨演講,並就“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一個重要舉措”進行重點闡述。楊偉民表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但面臨諸多矛盾風險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我國物質基礎豐厚,人力資本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孕育形成,這些是我國進一步發展的有利條件。

  楊偉民表示,結構性改革要達到的目的,是要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也就是説,要繼續做大國內生産總值(GDP),但更需要的是“四個提高”,第一是提高發展品質,第二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第三是提高發展的綠色化水準,第四是提高發展機會、發展過程、發展成果的共用水準。為達到這樣的目的,必須要推進結構性改革。

  楊偉民表示,進行經濟結構性改革,要打好四個“殲滅戰”。一是化解過剩産能。二是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如果這兩個“殲滅戰”打好了,就有利於止住工業品價格下跌勢頭,降低企業成本,增強企業盈利能力,從而增強企業的預期和信心。三是化解房地産庫存,促進房地産持續發展。四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錫文表示,必須進行兩方面改革:一是價格形成機制和補貼方式的改革;二是農業經營體制改革。由於需要支付地租,在糧價下跌的情況下,通過土地流轉發展規模經營很難持續。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農民通過發展土地股份合作制、土地託管等經營形式,繞開了土地租金問題實行規模經營,使土地承包者與經營者形成一種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機制,這有利於擴大經營規模、提高競爭力。這可能是未來中國農業,特別是大宗農産品生産方面經營體制改革的方向之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表示,無論是傳統産業還是新興産業都要提高産業效率。通過産業結構調整,來提高生産率;通過結構調整,對明年經濟增長應有樂觀預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