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借鑒德國經驗 提升中國製造

  • 發佈時間:2015-11-14 03:43:5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朱玉強

  在經歷了全球金融危機、歐債危機之後,歐洲幾乎哀鴻一片,但唯獨德國獨善其身,在略經經濟頓挫之後,經濟繼續保持良好增長,成為歐洲經濟復蘇的發動機。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德國過硬的製造業是德國經濟發展的堅強後盾。

  當前中國製造業也面臨著嚴重的下行壓力。都説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低,但中國大部分行業的勞動力成本在2005年以後增長加快,這使得近年來很多在大陸的境外製造企業移師東南亞,因為那裏的製造業勞動力用工成本更為低廉。次貸危機之後,奧巴馬簽署了《製造業促進法案》,以期利用美國的技術和勞動生産率的優勢重振製造業,這也在無形之中壓迫著中國製造業。

  更令人擔憂的是,在中國引以自豪的出口産業中,其中很多産業的發展基礎卻是得益於德國製造。例如全世界的紡織業幾乎都在中國,但中國的紡織機械幾乎完全來自德國。再如,中國是最大的鞋類産品出口國,而德國卻是製鞋與製革設備的最大出口國……諸如此類現象,不勝枚舉。我們需要踏下心來虛心地以德國為師,借鑒德國經驗,以便提升中國製造。

  華璐、沈慈晨兩位《財經》雜誌的高級記者,秉持著媒體人的責任心,通過悉心的採訪、縝密的分析、明快的筆調,著作了《德國製造:一個國家品牌如何跑贏時間》一書,向廣大讀者尤其是中國讀者揭示了德國製造的成功秘密,並啟示國人更好地借鑒德國經驗,提升中國製造。

  在《德國製造》這本書大部分篇幅的寫作中,作者用講故事般的第三人稱、散文般的筆觸,通過大量的實例帶領讀者發掘著、解析著德國製造的艱辛歷程和成功奧秘。

  作者指出德國製造優勢的部分成因,包括德國人在製造業上的專注精神、國際化精神、構造朋友般的客戶關係、不停地研發與創新、無處不在的品質管理、高效的雙元制人才培養體制以及以員工為本的人本主義。

  不過德國製造業不是一點隱憂沒有,它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首先是家族企業的發展問題。德國的家族企業也面臨著世界上其他家族企業所面臨的難題,如傳承、管理與融資等問題。其次,德國産品雖然品質好,但價格也非常貴,因此它面臨著後發國家的低價壓力。再者,德國也開始面臨人才短缺。這主要是因為人口老齡化(德國目前約4300萬的勞動人口在未來的16年裏將減少16%),移民問題(手續的繁瑣、語言的不同阻礙了德國吸收國外優秀的人才)和雙元制教育制度的瑕疵,仍有一些德國青年不能進入雙元制教育系統,這一系統不能全面適應“工業4.0”的要求。

  相信多數讀者會大呼不過癮,他們會暗自發問:德國製造成功的秘訣就這麼簡單?德國製造面臨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呢?作者暢談了德國製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包括注重研發的理念、解除發展後顧之憂的法律支援、科研與市場相聯繫的科研院所組織、打造具有全鏈條助推競爭力的産業集群等。

  為了更好地説明德國製造成功的原因以及德國製造對中國製造的啟示,作者在最後設置了訪談章節。在這裡,作者採訪了六位深諳德國製造(有的亦熟悉中國製造)的從業人員。他們有的是學者型作家,有的是高級管理人員,有的是一線從業者,因此所談觀點頗具權威性。尤其是最後一篇訪談《中德製造業差距巨大——對話劉文波》,看後令筆者震驚感慨。在此篇訪談裏,劉文波先生談到中德製造業差距的一大原因是中國的勞動力素質落後於德國,德國的高端精密儀器若運到中國,有時甚至找不到高素質的藍領人員進行操作。“總的來説,中國藍領工人技能的提高並沒有趕上工資增長的水準。”總之,看了《德國製造》令人幾多感慨,更令人幾多激勵。中國製造,加油!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