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都市生態農業格局有待拓展

  • 發佈時間:2015-11-14 03:43:49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徐金忠

  “回不去的鄉村”似乎成為這個時代共同的痛點,鄉村衰弱、農業凋敝且難以復興,成為不斷涌入大城市一代人的無奈。但與此同時,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城市周邊卻正在不斷興起新的“農村社會”、新的農業形態、新的“農業人口”。

  這部分打上都市標簽的農業,確實不同於傳統的農業形態。對自身生活品質的追求、資本掘金加上農業情結、多種方式開發農業資源等,正支撐著都市生態農業走向截然不同的命運。

  求得一份寧靜

  Z先生是標準的金融高管,從事金融證券業務的他,平日裏被稱呼為各種“總”,但一到週末就變換了身份,成為上海西郊青浦區一位“農民”:有自己的水田,夏種水稻、冬種油菜;有自己的旱地,生鮮蔬菜、花卉苗木;有自己的水塘,菱角茭白、養魚放鴨;當然還有自己的農舍,農具、生活用品一應俱全。

  他的“世外桃源”得益於當地朋友的幫助,租地、租房。平時,有專人照顧他的“寶貝們”。金融行業的人都很忙,但Z選擇週末兩天總要“消失”一段時間。“讓自己喘口氣,也帶著家人過來過週末,農活可以親力親為,自己的生活也是自己動手,加上天氣好的話,再有志趣相投的好友閒聊,一壺清茶等,給自己求得一份寧靜。”Z這樣描繪自己的週末“短隱”生活。

  Z先生的鄉村生活,更像是一種週末度假,另外摻雜農作物、農活、農村生活。他的“短隱”生活需要自己的財力支援,其“回報”就是“一份寧靜”加上平日裏水田、旱地、水塘等有限産出,但Z很自豪,他收穫的是自己春種秋收的成果,且在他看來,他收穫的農産品安全、生態、污染較少。

  同樣在上海西郊青浦區,正在流行“城裏人下鄉”。在青浦區金澤鎮岑卜村正聚集一批“新村民”。調查發現,岑卜村的“新村民”大多是城市中的有産者,其中一部分人來到鄉下也更多是為了“週末度假”,另外一部分則是熱心鄉村公益、珍視傳統農村生活的組織團體等。

  前者跟Z先生類似,在週末融入鄉村生活、體驗鄉村生活,甚至也有一部分自由職業者在鄉村居住時間較長,但大多對所在的鄉村抱有旅遊、休閒的意思。與此同時,他們的生活也在推動當地農村、農業走向生態環保。而後者更是鄉村及其農業生態的呵護者。據悉,當地的公益社團和組織正在推動當地農業更加環保、促進當地農村生産傳統公益的復興,同時也在改變當地農民的生活方式。不同於一般的鄉村向城市靠攏,岑卜村的農村生活在現代化之餘,更是選擇更貼近當地自然環境、更適應美麗鄉村等方向發展。

  生態農業更需經營

  與個人寄情農村、流連農業生活同時,大都市周邊近年來正在興起資本投入、現代經營的都市生態農業。同樣在上海,現代化的都市生態農業也正在興起。

  以上海自在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梅雁航為例,他把水鄉的稻米文化“包裝”一新,並用標準化、品牌化、市場化行銷思路將上海青浦區的“蛙稻米”做出品牌。

  據悉,自在源開發的“蛙稻米”生態種植模式,正符合國家提出的“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為核心,依靠創新驅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資源資産整合、産業優化升級”的要求。資料顯示,自在源在上海市青浦區練塘7000畝“蛙稻米”種植基地,參與青浦生態環境治理項目,通過以稻養蛙、以蛙護稻的生態迴圈系統,創建生態溝渠和人工濕地,不僅使水體凈化,水質得到改善,實現純天然種植;種植稻田土壤經過兩年到三年修復,基本無重金屬及其他有害物質殘留;非轉基因稻種,一年一季收成,確保稻穀優良品質,口感香軟綿甜。同時,自在源對生態種養稻米進行精提取、深加工,推出的糙米茶、綠色粥米、有機紫米、有機米糊等多款産品,提升稻米附加價值,對於改善農場經濟發展方式有借鑒意義。

  資料顯示,自在源“蛙稻米”採用優質稻米“早玉香粳”及江南名品青角薄稻的“老來青”、“青角307”等為稻種,純天然綠色種植;全過程不施加任何化肥及農藥;稻田以養殖虎紋蛙捕食害蟲,以蛙糞為有機肥料,以稻養蛙,以蛙護稻,科學種植,稻豐米香。據介紹,自在源的生態種植“蛙稻米”模式已入庫國家環保部蛙稻米技術標準認證,在中國及歐美等多個國家註冊“蛙稻米”商標。“蛙稻米”的模式正成為實現傳統農業升級改造,改善農場經濟發展方式等戰略選擇。

  據悉,在從事種植“蛙稻米”前,梅雁航是一家醫藥公司銷售總經理,因為職業關係,他深知環境和飲食對健康的深刻影響。在自己有了孩子之後,對環境污染帶來的健康問題促使他投身種植安全糧食的“農村事業”。但他從事的現代生態農業需大量投入、現代經營:前期凈化土壤、水源等需大量投入,種植過程中需研發新工藝、新技術,並要採用環保的種植方式,生産中人力投入、研發中資金投入等都不少。另外,還需承受“低産量”壓力,一般水稻一年收兩季,而蛙水稻只能收一季,而每畝産量又是一般水稻的一半,且不算投入的精力,收成還只有四分之一。

  但精心呵護、經營現代都市生態農業,更大的意義在於其背後的健康價值。

  生態農業+X

  不論是求得自身寧靜,還是開拓農業新的發展路徑,生態農業需尋求更強大、更持續的發展動力,特別是在都市附近的生態農業,創新發展可能很多,“生態農業+X”格局正在逐步推進。

  生態農業+觀光旅遊是創新路徑之一。近年來,各地掀起都市觀光農業熱潮,僅見諸報端的案例就囊括天南地北、由東到西,各種體量的城市、各種規模的觀光農業項目。上海市就已明確,積極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

  生態農業+體驗則對都市人來説更具吸引力。都市周邊地區,如上海青浦區岑卜村、北京順義等地,都有多種多樣的農業體驗項目,特別是近來興起的親子體驗等特色項目,更是受到城市家庭歡迎。自在源的“蛙稻米”種植同樣有觀光體驗的特色,讓現代都市人親歷自然的農耕過程,把農業與旅遊合二為一。

  此外,生態農業能承載創新還很多。除出産生態、綠色、特色農産品以外,嫁接娛樂、體驗等多種多樣的創新形式,如農作物認領、“土地承包”、生態農業俱樂部等。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就興起認領都市周邊農業用地、自耕自種的創新體驗式生態農業。而生態農業俱樂部等形式,在提供休閒旅遊的同時,還有會員新鮮蔬果配送等服務,拓展生態農業的增值空間。生態農業所能對接的“X”所擁有的發展空間,更需它的踐行者們繼續努力挖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