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銀行打新産品風光不再

  • 發佈時間:2015-11-10 03:09:4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高改芳

  由於新股申購將不再需要提前繳款,之前靠資金規模取勝的銀行打新産品或暫別市場。

  證監會11月6日宣佈,28家公司先按現行制度恢復IPO。同時,新一輪發行將取消現行新股申購預先繳款制度,改為確定配售數量後再進行繳款。這意味著以後不管是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只要符合證監會其他相關要求,在進行新股申購時,暫可不考慮資金問題,配售或中簽成功之後才繳款。業內人士認為,打新股將不再比拼資金規模,而以資金規模取勝的銀行打新産品或成為歷史。

  2006年至2007年是銀行理財産品爆髮式增長的階段。2006年,中信銀行推出國內第一款“打新”銀行理財産品,1萬元起步,期限6個月。這一時期發行了大量打新股的産品,銀行打新類理財産品火爆一時。

  隨著2008年9月IPO的暫停,打新類銀行理財産品也逐漸從市場上消失,直到2009年6月IPO重啟才再次出現。但是2009年以來,新股發行政策的變化以及信託計劃證券投資賬戶開戶的叫停,令不少銀行打新産品的收益率沒有當初預期得高,大多數産品的年化收益率靠近預測範圍的底部,在3%-5%之間,收益率超過10%的寥寥無幾,有幾家銀行的此類産品年化收益率連定期存款利率都比不上。因此,從2009年以後,銀行打新産品陷入沉寂。

  2012年4月,證監會下發《關於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將網下配售股份的比例提高,並取消了網下配售股份3個月的鎖定期。面對政策放寬、市場回暖的市場,以打新股為投資方向的銀行理財産品重現市場,但收益率仍不足以吸引投資者。當年年末,IPO再度暫停。

  去年年中股市行情啟動以來,銀行的側重點是“配資”,即為機構化的證券投資信託産品、機構化陽光私募産品等提供融資,其風險可控,又能給銀行帶來可觀的中間業務收益。相比之下,銀行自己發行打新股産品需要配備專門的投研團隊等,成本高、風險大。因此,2014年新股發行重啟後,銀行對於打新的熱情不足,多數銀行沒有發行和打新股相關的理財産品,只是部分代銷基金參與打新。

  在2015年7月4日證監會暫停IPO之後,多數打新基金在2015年三季度降低了股票的倉位,同時大幅增加了債券的倉位。截至2015年9月30日,多只打新基金的債券持有倉位在80%以上,多數打新基金在三季度凈值幾乎沒有變化,規模均出現了大幅下降。伴隨市場無風險利率的下行以及新政的落實,類似2015年上半年的打新收益率水準將難以維持,且當前多數新股申購策略基金的股票持倉已不足以支援它們進行新股申購,具體打新規則及策略還有待進一步政策落實。

  而有些城商行支行負責人甚至現在對打新政策仍知之不詳。有業內人士表示,股市調整以來,銀行對股市的關注度已經大幅下降。如果打新不需要預交款了,那麼銀行的資金優勢就更沒有用武之地。銀行打新産品至少會在一段時間內銷聲匿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