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收益或下降 流動性設計待完善

  • 發佈時間:2015-10-27 05:32:1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有一些大行發行的資産證券化産品優先檔收益僅為2.9%,創了收益的歷史新低。在寬鬆的貨幣環境下,預計證券化産品的收益還將會下滑。”某債券評級機構人士表示,民生銀行招商銀行等幾家銀行對資産證券化比較積極,一些存量資金較少的城商行、農商行也想借機資産證券化來改善資産負債表。相對而言,如果入池資産比較單一和集中,收益也會高一些。當前,大部分證券化産品優先檔一年期收益在3.3%—3.9%左右。

  上述人士認為,現在證券化産品的收益更多是根據貨幣環境的寬鬆與否以及機構配置的情況而有所波動,不能完整體現市場行情,而其中重要原因是以銀行系統發行的産品佔比大,而且市場流通交易不足。從累計發行總量來看,近九成的資産證券化産品集中在銀行間市場。根據上清所的託管數據來看,商業銀行持有的資産證券化産品佔總量的70%左右,大多數為銀行間的互持,非銀行金融機構持有量在20%左右。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中國金融會計學會會長馬德倫提供的數據顯示,從資産證券化交易來看,去年發生35筆交易,金額近21億元,佔存量的1%;而場內交易的資産支援證券只有4.74億元,交易所的資産證券化産品的交易量僅僅佔1%。另外,還包括投資者的類型、發行的定價機制、市場做市商制度、外國投資者進入的限制等等。

  興業證券認為,銀監系統主導的資産證券化只在銀行間交易且通過協議轉讓,由於持有度的集中,多為配置需求,交易性需求較少,進而影響流動性,應進一步完善流動性的制度設計,例如可讓證券化産品跨市場交易或者質押,類似于跨市場的債券品種。相比于銀行資産證券化以互持配置為主,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資産證券化業務指引》規定,資産支援證券除可進行現貨轉讓外,可依據上交所相關規定進行質押式回購,提高了流動性,還可以放大杠桿。隨著交易所交易産品規模的上升,相關的資産證券化産品轉讓活躍度也在提升。

  對此,馬德倫建議,包括建立做市商制度、擴大市場規模和投資者的範圍、調整稅收政策,金融機構健全資産證券化業務資訊系統、基礎資産資訊數據庫,還有優化定價體系,這些問題是在未來必須得到解決的。

  今年5月,新增5000億元信貸資産證券化試點規模獲得批准。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資産證券化規模接近2100億元。恒泰證券分析,信貸額度充裕導致銀行開展信貸資産證券化業務動力不足。據了解,國開行、工行、中信、光大等銀行年內信貸額度充足,但貸款需求普遍較去年同期下降兩成,符合總行放貸條件的優質項目更少。信貸額度充足的情況下,商業銀行開展資産證券化的動力不足。同時,各家銀行為提升證券化産品的品牌聲譽,對分支行推薦的基礎資産品質嚴格控制,必須是優質貸款;另一方面,分支行又承擔貸款品質考核壓力,優質貸款一旦作為證券化産品的基礎資産,就要轉出資産負債表,不良貸款比率將上升,因此不願意將優質貸款做成信貸資産證券化産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