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世界經濟“分化與轉型”

  • 發佈時間:2015-10-17 01:30:5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劉麗娜

  當前世界經濟的最大特點,可用“分化與轉型”來概括。其外在表現,還可以用“困難且複雜”來形容。

  先從分化上看,至少體現在兩大方面,一是增長速度分化,二是宏觀政策分化。

  日前在秘魯首都利馬結束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秋季年會,傳出對當前世界經濟增速的最新權威數據。IMF每年春夏秋冬四次通過《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對世界經濟增速做出預測,而秋季的數據被認為比春夏兩次更接近全年的實際終值。

  不出預料,IMF再次下調世界經濟增長預測,從7月份預測的3.3%下調到3.1%,這比年初1月份時的3.6%下調了0.5個百分點。3.1%的幅度將是世界經濟走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進入復蘇通道以來的最低增速。

  在整體下調當中,分化更加明顯。

  主要經濟體中,走升勢的鳳毛麟角,其中引人注目的仍是所謂盎格魯-薩克遜文化的美國和英國。比照今年7月的預測,這兩個國家的全年經濟增速都被上調0.1個百分點。儘管幅度不大,但在普遍下行壓力下,這0.1也顯得彌足珍貴。

  走跌勢的最為普遍。發達經濟體這邊,“復蘇步伐持續緩慢”,IMF將其今年整體增速下調0.1個百分點。日本被下調0.2個百分點,德國下調0.1個百分點,加拿大甚至被下調0.5個百分點。

  新興經濟則更加慘烈。“它們的經濟增長在2015年將連續第五年下滑。”IMF首席經濟學家奧布斯特菲爾德指出。“新興經濟體將面臨雷曼時刻。”以美國前財長薩默斯為代表的悲觀者甚至這樣警告。新興經濟和發展中國家板塊今年經濟增速預測整體被下調0.2個百分點,其中印度下調0.2個百分點,俄羅斯下調0.4個百分點,拉美國家整體下調0.8個百分點,巴西甚至被下調1.5個百分點。

  在IMF眼中,增速走平勢的經濟大國為中國,它維持了對中國今年增長6.8%和明年6.3%的預測。這兩個數據一直沒有被中國官方所樂於接受,因為中國政府更願意用“7%左右”的模糊表述,以便為自身的政策解釋留下迴旋餘地。

  中國第三季度經濟數據即將發佈,經濟學家預計這一季度的GDP增速不容樂觀。可以想像,屆時有關中國經濟軟著陸、硬著陸的辯論將繼續升溫。

  再從政策分化上看,最主要的體現是貨幣政策的使用。由於增長緩慢且乏力,各國都苦於沒有良藥。日本在安倍的“前三支箭”效果不彰的情況下,還要繼續死馬當活馬醫,籌劃刺激經濟增長的“新三支箭”。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繼續放狠話,要誓死捍衛歐元,意味著歐元將獲得無限支援的流動性。而復蘇相對穩固,失業率回歸正常水準的美國經濟則在反覆試探與全球溝通加息的可能。

  分化之外,世界經濟的另一個主要特點是“轉型”。

  IMF總裁拉加德把轉型分為三個方面,包括:中國經濟的大轉型,美聯儲轉向升息週期,以及大宗商品轉向低價位時代。這三大轉型又是相互影響的。

  根據筆者長期跟蹤觀察,IMF之所以把中國經濟轉型列為當前世界經濟轉型挑戰之首,是因為這家國際權威經濟智識提供機構日益感到,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即所謂“外溢影響”超過了它的預期。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在最新的評論中説“中美打噴嚏,世界都感冒”。過去是美國打噴嚏,世界就感冒,現在是中國打噴嚏,世界也感冒。這顯示了世界兩大經濟體的重要性,尤其是中國。

  在某種程度上,中國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經濟增長的“最大外部條件”,中國經濟增速減緩,使得這些國家的外部條件變得更為困難。IMF説,那些比較依賴大宗商品出口的國家,經濟增長變得更加不易。俄羅斯經濟今年預計萎縮3.8%,巴西萎縮3.0%,在主要經濟體中黯然失色。

  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發展政策及研究司司長洪平凡説,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是在30年高速發展後的正常現象,也可看作是全球化達到一定飽和後穩定狀態下的結果。中國經濟面臨最主要的挑戰是自身。

  毋庸諱言,世界對正在進行的中國經濟轉型不無憂慮。但理性的觀察者認為,對中國經濟的憂慮其實恰好説明對中國寄予更大期待。連續幾年來,中國都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一度對世界增長的貢獻超過50%,未來也會繼續作為增長的主要貢獻者。

  而中國的轉型不是朝夕之事,過程當中會出現許多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問題。預計未來較長一段時間,“中國驚訝”仍將不會少見。而關於中國經濟轉型與世界經濟轉型之間關係的討論,將繼續佔據經濟學家的重點議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