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一線城市的地王遊戲

  • 發佈時間:2015-09-23 02:30:4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副院長 楊紅旭

  近段時間京滬等地頻現高價地,這在全國土地市場相當低迷的情形之下,顯得尤為醒目。開發商爭搶高價地,不少人擔心地價這麼高,未來會出現開發商虧損、甚至退地的事情嗎?

  且看北京地王擂臺賽。今年8月底至9月上旬的十幾天時間裏,保利、首開、龍湖、方興、中鐵建、懋源等房企,以187億元搶得4塊宅地。朝陽區的孫河、東壩,豐臺的石榴莊地塊,樓面價突破5萬元大關,未來房價須超7萬元甚至8萬元,才能賺到錢。“麵粉貴過麵包”的現象再次出現。

  如何看待這一現象?這涉及到當前我國房地産市場嚴重分化,以及局部性扭曲。所謂嚴重分化,主要指代區域市場和開發商。北京土地市場火爆,但絕大部分三、四線城市偏冷。今年以來,全國房地産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32%左右,這是近六年來的最大跌幅,可見地市之冷。其背後的含義是,大部分城市房産市場低迷,開發商不願購地。

  開發商也呈分化態勢。總體來看,大型開發商仍有意願購地,要想持續發展,就得購地,否則巧媳難為無米之炊。而廣大中小型房企,尤其是長期在中小城市摸爬滾打的中小房企,由於市場持續幾年低迷、庫存量大、資金緊張、經營困難,多數都沒購地意願。

  而大房企陣營當中,其實也出現分化,央企(少數地方國企)和少數民企購地依然積極,其他則偏保守。從今年前8個月購地金額排名來看,華潤購地金額最大,其次是恒大、綠地、旭輝、萬科、龍湖、金地、保利等,而世茂、雅居樂、招商、富力等購地量很少。從購地金額與賣房銷售金額的比值來看,購地較積極的依次是旭輝、華潤、中鐵建、龍湖、恒大、金地、綠地等。

  話題回到北京。近段北京地王頻出,原因主要有三。其一,需求旺盛。購房需求旺盛,房價漲幅明顯,所以導致房企購地需求強烈,況且多數城市樓市持續調整,房企不得不重點佈局一線城市。其二,供應稀缺。一線城市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緊張,北京更是如此,宅地被搶也屬正常,開發商嗷嗷待哺。其三,品牌效應。搶到地王,未來産品必走高端路線,即便賺不到錢,也能為企業品牌加分。其四,從眾心理。大牌房企參加競拍必然會有示範效應。

  那麼,這些搶高價地的開發商,到底是精明,還是冒進?這個問題並非只是簡單的二選一。中國大城市地王頻出的歷史,基本上是從2007年開始的。八年過去了,多數當年的地王都賺到了錢,其中部分還屬於暴利,但也有少數沒賺到錢甚至虧損的。假如歷史重演,當年拿地王的開發商多數可能並不後悔。有些項目雖然沒能賺到錢,但也賺到了吆喝,為品牌加分,省了廣告費。尤其是部分大中型房企,將企業總部由二、三線城市搬至一線城市,客觀上需要在總部所在城市擁有項目。

  然而,對於個別的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開發商,如果在錯誤的時間,或者錯誤的地點,或者兩個錯誤齊備,則很可能拿地時風光無限,賣房時萬分艱難,甚至沒到建房,就已退地,不得不斷臂求生,甚至危及企業經營。

  回顧過去幾年的“地王史”。2007年四季度和2008年上半年的地王,在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上半年賣房時相當多很失意。2009年四季度和2010年的地王,在2011年下半年和2012年上半年賣房時,也感涼風襲人。2013年下半年的地王在2014年則痛苦不堪。

  舉一個上海的案例。2007年9月,上海樓市非常繁榮,房價大漲過程中地市火爆。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房企——上海志成企業,競價歷時2個多小時、440輪叫價,以成交價超出底價250%戰勝綠地、華潤等知名房企,獲得普陀長風生態商務區地王項目。但是,2008年樓市快速降溫,該企業6月以損失1億多元為代價退掉了這一地王項目。

  再舉杭州案例。2010年10月,雅戈爾以總價24億元在杭州搶得申花板塊單價地王,然而到了2013年6月,雅戈爾以損失4.8億元(地價的20%)解除合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雅戈爾退地三、四個月後,杭州又掀起了一波地王潮,其中著名的華家池三地塊總價拍出137億元,被綠地、世茂、濱江瓜分,最為搶眼。

  出乎這些地産大佬們意料的是,狗血劇再度上演。其後,2014年杭州市場在全國率先降價,2013年下半年杭州所有的高價地全部被套,直到今天杭州房價經歷近幾個月的反彈之後,那時的高價地仍然沒有辦法賣房賺錢,部分地塊至今仍未動工。如果未來一兩年再度發生類似雅戈爾退地事件,並不會讓人驚訝。

  相較而言,在京滬拿地王的開發商,要比杭州等二線城市的日子好過些,主要原因是杭州樓市波幅偏大,而且2011年以來庫存壓力較大。而京滬的超強城市地位,決定了其房價波浪式前進,大漲小跌,輪番向上,即便是暫時被套,只要能熬過短暫的冬天,在下一個春天或夏天多數都會解套。

  比如,在2013年7月北京樓市最火爆的時點,經過70輪激烈競拍,中糧搶下孫河地王,樓面價4.8萬元每平米。2014年北京房價下跌幅度超過上海和深圳,這一地王深度被套。但今年樓市回暖,近幾個月北京房價加速上漲,而且孫河頻出樓面價5萬元以上新地王,則中糧老地王已經解套,已有利可圖。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那些暫時被套的房企是否身板夠硬,能否能扛過冬天;是否融資成本夠低,能否避免淪為金融機構的“打工仔”。顯而易見,央企、國企和大型民企身板硬且融資成本低。比如利潤率全國最高的中海地産,融資成本只有4%以上,遠低於中小民企的15%-20%。因此,一線城市的高地價遊戲,並不是想玩就能玩,對此開發商應有清醒認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