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05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跳出網際網路+小微金融發展認識誤區

  • 發佈時間:2015-09-21 03:31:5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何德旭 楊耿彪 王呈斌 鄭聯盛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在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的戰略要求下,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不斷深入,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國家大力發展普惠金融,鼓勵金融創新,小微金融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更為重要的是,網際網路+戰略成為經濟轉型的重大方向,網際網路金融爆炸式增長,網際網路金融生態日益完善,網際網路思維在小微金融等領域深入人心,形成了網際網路+小微金融的發展新格局。如果能夠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和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的歷史機遇,以網際網路思維來拓展業務範疇,小微金融未來發展大有可為。

  長尾效應的最佳實踐

  小微金融的網際網路思維核心理論支撐是長尾效應。長尾效應理論是由美國《連線》雜誌逐步克裏斯·安德森于2004年10月份在研究亞馬遜、Netflix和Real.com等網路的業務模式時提出來的。理論的核心是:只要存儲和物流的能力足夠大,需求和銷售不太旺盛的産品合計佔領的市場份額可以和那些少數熱賣商品所佔據的市場份額平分秋色,甚至可以更大。即是説,冷門商品在存儲和流通機制完善的條件下,是可以和熱門商品取得一樣的盈利水準和市場份額。長尾效應強調的是分散化、個性化、小利潤和集合效應,或是“大眾、小額、微利和巨量”。網際網路是長尾效應的技術支撐。網際網路技術對金融的推動作用不僅體現在提供了一個更加寬廣、更加便宜的資金流通平臺,而且改變了傳統金融領域的資訊處理方式,是“長尾效應”的技術支撐。網際網路金融活動既能利用網際網路活動中的邊際效率遞增規律使運營效率提高,又使得長尾效應得到充分發揮。交易主體的異質化,需要個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務,對於長尾市場的形成起到促進作用,長尾市場的形成對於整個金融服務領域起到了補充作用。

  網際網路金融是長尾效應的最新業態和最佳實踐。網際網路作為一個高效、便捷的資訊傳輸技術,深刻地改變經濟與社會。金融行業是繼通信業、零售業後,又一受到網際網路衝擊的行業。網際網路依託大數據雲計算,運用網際網路、移動互聯網等工具作為媒介,加速傳統金融行業的脫媒。在網際網路的衝擊下,金融服務機構逐漸形成了兩種趨勢:一是利用和整合網際網路平臺,利用網際網路渠道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所謂金融服務網際網路化;二是基於大數據、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等技術,形成以P2P信貸、第三方支付、股權眾籌等網際網路金融新型機構。

  長尾效應使得小微金融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小微金融此前十餘年都是“一號文件”重點關注的領域,其潛在的含義是小微金融在業務模式上可能存在成本收益不對稱的問題,長期的微利或虧損使得小微金融無法形成一個自我強化的正反饋,可能需要政策重點引導,甚至採用定向政策優惠、稅收減免以及補貼等多種方式加以促進。

  小微金融的網際網路模式

  網際網路金融是借助於網際網路、行動通訊、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資訊仲介等業務的新興金融服務方式。過去3-4年的時間,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蓬勃發展,特別是2013年以來呈現爆炸式增長的態勢。在國內,網際網路金融本質上就是小微金融,就是小微金融與網際網路要素的有效融合,逐步呈現一種相對獨立的業務模式或金融生態,其典型特徵:一是崇尚“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理念;二是遵循多樣化、個性化和互動性服務的思維;三是具有移動化、及時性、透明化和標準化流程;四是業務模式上融合碎片化與集約化、低成本與高效率、程式化與互動性等優勢。

  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小微金融與網際網路融合呈現出三個相對明晰的運作模式:一是基於電子商務平臺的金融服務平臺模式;二是網路借貸(P2P)平臺模式;三是眾籌模式。前兩種模式是一種債權融資關係的金融服務平臺,而股權眾籌是一種股權融資關係的金融服務平臺;前兩種模式規模增長迅猛,絕對規模亦較大,而股權眾籌模式目前規模相對有限,但增速亦極快。

  第一個模式主要是以電子商務平臺作為數據的入口,為電子商務平臺上的商戶和顧客提供以信用貸款為主的綜合服務模式,典型代表是阿裏金融、京東金融、工行銀行融e購等。以阿裏小貸為例,在網際網路的支撐下,截至2015年9月8日,其註冊用戶超過1600萬,活躍用戶800萬,約700萬用戶獲得阿裏小貸的預授信,阿裏小貸累計發放貸款5000億元,貸款餘額約500億元,但每筆貸款平均不到4萬元。

  第二個模式是更加新穎的小微金融模式,主要基於網路借貸平臺進行資訊撮合,以多種方式為小微企業及其企業主提供以借貸為主的金融服務。P2P模式在國內成為非常熱門的一種新型小微金融模式。網貸之家等發佈的《2014年中國網路借貸行業年報》顯示,網路貸款全年交易規模累積達到2528億元,貸款餘額為1036億元。而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4年底全國有P2P平臺2000多家,2014年中國P2P網貸交易規模將爆發增長至5000億元。業內人士預計,2015年P2P交易規模可能達到1萬億元。

  P2P模式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四種細分模式:第一種是純粹P2P模式,或線上模式,平臺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資訊平臺;第二種是線上線下結合模式。該模式在提供資訊匹配載體的同時,又通過平臺運作線下信用風險調查方式提供償付能力評估等服務;第三種是擔保模式。該模式是平臺通過與擔保公司等增信機構合作,對借款人違約風險提供擔保,實際上是通過擔保機制為網路貸款平臺及借款人提供信用增級。目前,這個模式是國內較為流行的方式之一;第四種是股權轉讓模式。網路貸款平臺作為責任人對借款人進行信用風險評估及資質選擇,確定借款人及借款規模,以個人名義進行貸款之後再將債權轉讓。

  股權眾籌是微觀經濟主體通過網際網路以出讓股份的形式向投資人募集資金的一種籌資方式,而投資人則通過購入股權以期未來獲得良好的收益。根據行業專業諮詢機構網貸之家的統計,2015年上半年我國眾籌平臺總數量已經達到211家,其中2015年上半年新增53家,總共募集46.66億元,其中股權眾籌成功募集的項目達4876項,募集完成項目募集金額為28.28億元,平均單項融資金額約230萬元,募集中項目預計募集金額為112.11億元。

  中國股權眾籌平臺按運營模式可分為憑證式、會籍式和天使式三大類。憑證式眾籌是在網際網路通過銷售憑證和股權捆綁的形式來進行募資,出資人付出資金取得相關憑證,該憑證直接與創業企業或項目的股權掛鉤,投資者享受股權收益,但不成為股東,不享受所有股東權益。會籍式眾籌主要是指在網際網路上通過熟人或特定會員機構介紹,出資人付出資金,直接成為被投資企業的股東。天使式眾籌是出資人通過網際網路尋找投資企業或項目,付出資金或直接或間接成為該公司的股東,一般出資人有明確的財務回報要求。天使式眾籌通過網際網路打破了籌資和投資的時空限制,是股權眾籌模式的典型代表,被譽為“全民天使”模式。

  網際網路+小微金融的優勢

  長期以來,我國小微金融存在兩個薄弱環節:一是農村農民的金融服務無法有效覆蓋;二是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無法獲得滿足。在城鄉二元金融結構背景下,縣域和農村金融發展明顯滯後於城市地區,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網點密度低、金融賬戶普及率低、農民賬戶活躍度低以及基礎設施落後等問題,使得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成本非常之高,使得成本收益性很差。

  相似地,長期以來,我國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信貸可得性低等結構性問題突出,金融資源配置機制有所扭曲。一是小微企業融資難。我國銀行貸款主要投放給了大中型企業,大企業貸款覆蓋率為100%,中型企業為90%,小企業僅為20%,微型企業幾乎為0%。二是小微企業融資貴。以長三角小企業融資為例,2014年小企業從銀行融資的貸款利率高達10%-15%;另據萬得溫州民間融資綜合利率指數顯示,2014年民間融資綜合利率和小額貸款公司放款利率均在20%左右。三是信貸獲得比例低。截至2014年末,國內小微企業貸款餘額佔貸款餘額不足19%。在全部小微企業中,只有約30%曾申請過貸款,獲批的比例更低。

  網際網路+小微金融的最大優勢是將深刻改變農村金融服務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成本收益模式,使得小微金融可以獲得長續發展的基礎。網際網路時代資金融通受時空限制極為有限,網際網路化的投融資體系是可以跨越時空的網路,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同時,由於長尾效應的存在,使得原本分散、個性和微利的業務,可以變成集中、專業和大額利潤的業務,使得小微金融的收入端實質性增長。成本端和收益端有效地融合,可以改變原有的成本收益模式,使得小微金融財務可持續明顯增強。

  緩解資訊不對稱問題及其引發的道德風險是網際網路思維下的小微金融的兩大優勢。基於大數據和雲計算的支撐可以較為有效地解決資訊不對稱問題,從而改變金融仲介的傳統地位,使得網際網路+小微金融具有獨特的資訊處理和風險防範的機制。金融仲介存在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金融仲介有規模經濟和專門技術,能降低資金融通的交易成本;二是金融仲介有專業的資訊處理能力,能緩解儲蓄者和融資者之間的資訊不對稱以及由此引發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

  資訊是構成金融資源配置的基礎要素,亦是風險管控的核心載體。在網際網路思維下,資金供需雙方的資訊是金融的核心,更是小微金融的關鍵要素。網際網路金融模式下的資訊處理和商業銀行間接融資和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是不同的。網際網路金融模式下的資訊處理是在雲計算的保障下,資金供需雙方資訊通過社交網路揭示和傳播,被搜索引擎組織和標準化,最終形成時間連續、動態變化的資訊序列,網際網路模式下可根據大數據和雲計算給出資金需求者的違約風險,並且成本極低。為此,基於網際網路及其資訊處理的方式,網際網路金融將是“第三種融資模式”。雖然,第三種融資模式的界定存在一些爭議,但是,網際網路思維下的資訊處理方式已經和傳統金融的資訊處理方式有重大的區別。

  第三是網際網路思維下的小微金融利於“盤活”資金存量。網際網路化下的小微金融,其出資者大部分將是普通大眾,他們將其存量資金用於小微金融的各類項目,這有利於盤活民間資金,使得民間資金活動起來,是資源市場化配置的重要途徑。網際網路+小微金融的業務運作模式,有利於打破資金從農村、中收入基層和小微企業向城市、高收入階層和大中型企業單向流動的困境,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有利於資金更多用於農村農民發展、小微企業融資和個人創業創新。

  最後是網際網路+小微金融有利於發揮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支援作用。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微企業融資困難,民間資本投資渠道不足,中小額投融資市場化匹配程度較低,使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缺乏紮實的資金基礎。網際網路思維下的小微金融對於籌資人無疑是最大的創業和創新支援,對於投資者既是投資,亦是創新創業,同時還是市場開拓的基礎,網際網路思維下的小微金融本質上是大眾參與的創業和創新,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市場化渠道的基礎支撐力量,是未來值得大力發展的優先領域。

  跳出發展認識誤區

  小微金融的業務不一定小。在網際網路時代,由於存在明顯的長尾效應,小微金融的分散性可能在網際網路技術的整合下變成一種具有規模效應的業務模式。從貸款的規模看,阿裏小貸是典型的小微金融,但是,在網際網路長尾效應下,阿裏小貸成為收益狀況比大中型金融機構的收益更高。再以杭州某家以汽車抵押貸款為核心的P2P平臺為例,其戶均貸款規模為6.8萬元,已經為全國各地6萬多個借款人提供借款的資訊仲介服務,2015年預計累積貸款規模將超過150億元。可見,在網際網路時代中,傳統的小微金融行業雖然保持了單筆業務規模較小的特徵,但是,其累積規模日益擴大,甚至可能發展成為千億元級別的業務。小微金融在網際網路思維下同樣可以做得很大。

  小微金融的規範性不一定差。在很多人的意識中,小微金融與民間高利貸、非法集資等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操作劃等號,被誤認為是規避現有監管體系、進行監管套利或利用傳統金融進行非規範操作等行為。但是,在網際網路時代下,小微金融的規範性也在快速發生變化。因為網際網路時代下,壞消息傳播得更加迅速和全面,如果一家機構出現違規行為或者冒險行為而出現信用風險甚至違約,那麼“壞事傳千里”,該家機構的業務基本可能終結,機構可能很快將破産。確實有些不法分子利用網際網路技術的支援進行不規範甚至非法的操作,但如果要將小微金融做成一個産業,做成一個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機構,小微金融機構將會更加注重資訊披露、更加注重遵紀守法、更加注重規範運作。

  小微金融的運作不一定是由小機構來進行。一般而言,小微金融主要是服務於中小型和微型企業及中低收入階層的金融需求,但往往存在一個誤區,即小微金融是由中小金融機構或者新型的網際網路金融機構來提供服務,以滿足分散化、個性化、微利性和巨量的金融需求。當然,中小金融機構或新型網際網路金融機構是小微金融的主要提供者,但大中型金融機構應該發揮其在小微金融中更大的職能。實際上,在長尾效應下,網際網路思維是金融機構的一種普遍追求的邏輯,而不是中小金融機構的“獨享”。

  實際上,在網際網路+時代,大中型金融機構發展小微金融存在一定的優勢:一是大型金融機構的籌資能力比較強,比如大型銀行獲得存款或資本的能力要強于小微銀行;二是大型金融機構的渠道更加通暢。五大行全部加入到網際網路金融的鏖戰之中,致力於提供小微金融服務,這對於五大行的業務模式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轉變。五大行的電商平臺都已全部上線,囊括了中小額融資、小額支付、理財、清算、資訊等各項綜合金融服務,並且以特有的客戶、資金和技術優勢迅速擴大金融服務規模,佔領市場重要地位。工商銀行融e購平臺(電商産品線)上甚至可以申請100元的消費貸款。2014年1月成立至2015年3月,融e購累積交易額度超過1000億元,在一年時間內就躋身國內領先電商之列。工行融e貸(貸款産品線)2014年給1億多客戶進行預授信,逸貸餘額超過1700億元,累計發放貸款2300億元。可見,小微金融已經不再是小型金融機構獨佔一片天地,大型金融機構通過網際網路技術發揮長尾效應,在小微金融服務領域已經發揮了更加重大的作用。

  網際網路無法實質性降低小微金融的風險。在網際網路金融和傳統金融的比較下,資訊不對稱問題的緩解成為網際網路金融的重大優勢。網際網路金融通過資訊積累和數據挖掘有效地解決了信貸搜尋和審核問題,實現了資金需求和供給的匯集與配對。為此,網際網路思維將使得金融領域的道德風險可能有所降低。但是,網際網路思維下的金融業務本質仍然是金融,這就決定了小微金融無法通過網際網路技術完全解決金融風險問題,期待以網際網路來實質消除金融風險的想法是不全面的。

  更為重要的是,網際網路思維下的小微金融風險可能更大。一是網際網路+小微金融將具有傳統金融的所有風險,比如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等;二是網際網路+小微金融將具有更加明顯的操作風險,特別是因為資訊技術引發的操作風險更為巨大。比如,2014年曉風網貸資訊系統的駭客事件導致40余家P2P平臺的系統癱瘓,多家機構的資金被盜而破産,投資者權益遭遇重大損失;三是網際網路思維下的小微金融跨界特徵更加明顯,可能使得金融體系穩定性受到威脅。為此,在發揮網際網路的優勢的同時,應更加注重風險管控機制的建設和維護,確保網際網路小微金融的穩健發展。

  簡言之,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微企業融資困難,民間資本投資渠道不足,中小額投融資市場化匹配程度較低,使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缺乏紮實的資金基礎,使得經濟結構轉型和服務業發展缺乏紮實的資金基礎。網際網路思維使得小微金融獲得長尾效應,使得發展小微金融可以通過市場化方式加以解決,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小微金融的財務可持續問題。中小微企業融資可得性差將有所改觀,小微金融的資訊不對稱問題亦有所緩解。在網際網路時代,小微金融不再是小業務,不再是規範性差的業務,不再是小微金融機構或平臺的專享業務,大中型金融機構亦可以提供更加多樣化的小微金融服務。網際網路思維下的小微金融服務中,網際網路是媒介,金融才是本質。小微金融網際網路模式的發展應該更多借助網際網路思維、技術和手段,但應該以金融為核心來構建風險防範機制,保障小微金融體系的穩健性。

  (何德旭是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楊耿彪、王呈斌是浙江(台州)小微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鄭聯盛是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副研究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