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的未來 多樣性仍將存在
- 發佈時間:2015-09-19 00:31:47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鄭渝川
法國社會學家、法國國家視聽研究所研究員弗雷德里克·馬特爾曾在全球暢銷書《主流:誰將打贏全球文化戰爭》一書中指出,全球化、網際網路時代的意識形態衝突依然猛烈,文化領域的博弈甚至會變得更為複雜和艱難。他的這番觀點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歐盟的文化政策導向,並深刻地影響了其他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決策。
這本《智慧:網際網路時代的文化疆域》道出的事實是,當全球化時代進化到移動互聯網擁有很高普及的當下,傳統國界、地理限制的概念確實被淡化,但這並沒有發生如許多網際網路創業家、文化學者所宣稱的走向完全開放、虛擬網路與現實關係實現無縫對接的變化,更沒有上演因國界、地理限制淡化而實現不同群體的廣泛包容。
弗雷德里克·馬特爾在這本書中使用了“疆域”一詞,這並不一定是指地理上的區域劃定,也可以是社群、語言、信仰的區分。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超越了地理位置,卻促成了以語言、文化、民族及興趣、親緣關係、利益為區分的共同體興起,這些共同體之間的隔閡卻在加深。
一些在近現代時期隨著工業化、城市化浪潮受到席捲、衝擊的傳統,例如印度的種姓制度、包辦婚姻,令人驚奇地在網際網路和社交網路上重獲新生——印度的相親、約會網站上要求用戶填報種姓和社會等級。而在其他一些地區,人們受到更為嚴厲的教法管理,移動網際網路為這種管理提供了技術手段,可以全天候覆蓋和監控群體內所有對象。弗雷德里克·馬特爾據此認為,網際網路“Internet”應當重新改寫為“internet”。
“疆域”概念的興起,也是因為而今的網際網路和社交網路,受到更多管制、監控。包括在網際網路時代發展初期,曾一度堅持放鬆管理的美國,為了加強反恐也不得不投入更多資源用於監控,大數據之所以變得有名,也是因為可以用來便利的分析監控對象活動等相關的海量資訊。美國之外的其他許多國家和地區,網路管制和監控漸趨嚴厲。另一方面,包括美國、日本、歐洲國家在內的全球主要經濟體,都意識到智慧裝備、機器人、電子遊戲等産業對於拉動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的重要意義,也看到了推進這些産業加快發展、推進新的數字化城市建設,仍需要政府進行基礎投入,因而也開始像東亞國家那樣開展項目運作。
弗雷德里克·馬特爾在寫作這本書期間,走訪了俄羅斯、印度、巴西、以色列、墨西哥、南非、日本、美國,以及一部分歐洲國家,開展過深入有效的田野式調查與訪談,獲悉全球化、網際網路在全球的許多區域,是以斷裂、受控等多種形式存在和體現的。
“疆域”與全球化主流網際網路並存的時代,實際上呈現出的就是網路的碎片化。網路體現出社群屬性,賦予不同的人、組織、政治實體(國家、地區等)以多重多種身份,至少在目前很難讓各類群體和個體實現較為有效的捏合。不少數字城市、移民城市,文化多樣性和對少數群體的保護獲得了較為有效的尊重,而不同年齡、職業身份、經濟收入群體的生活方式和價值信念的差別性也很突出,呈現出明顯的疆域化色彩。
疆域、邊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群體極化和對立,這會讓網際網路走向崩潰嗎?弗雷德里克·馬特爾給出了否定的回答,在他看來,網際網路時代無可逆轉,將促使不同的人、組織和政治實體都必須服從基本規則,才能接入全球,才能避免被這個時代所邊緣化。而疆域化也將促使技術和社會文化進一步發展,找出能夠同時相容全球化、本地化並能滿足行為、消費、人際交往需要的方式和機制。包括那些最為激進的創業家,也將放棄消除差異的願望,而接受網際網路時代更多差異性的存在。
書名:《智慧:網際網路時代的文化疆域》
作者:弗雷德里克·馬特爾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