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市場自主調節作用將明顯增強

  • 發佈時間:2015-08-17 07:31:3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王小偉  責任編輯:楊菲

  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日前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向中央匯金公司轉讓了一部分股票,由其長期持有。同時證監會表態,今後若干年,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不會退出,其穩定市場的職能不變,但一般不入市操作。分析人士認為,這説明此前兩市劇烈、異常波動背景下監管部門所採取的用於穩定股市的“非常態”應急措施將有所調整,A股市場將更多發揮自主調節的作用。中國資本市場走向開放與創新是必然趨勢,一方面,市場自主調節作用有望明顯增強,另一方面,監管層對於A股市場的制度建設也將走向完善。

  兩市始自6月中旬的下跌,速度之快、跌幅之猛遠超預期,最終造成A股陷入流動性枯竭。對此,監管層採取“非常規”手法進行干預:從IPO暫緩到引導資金進場,莫不如是。尤其是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在市場遭遇流動性枯竭危機時果斷出手,積極入市購買股票,迅速有效破解市場失靈的局面,化解了可能出現的系統性風險,對於維護股市穩定發揮了重要積極作用。在監管層果斷採取綜合應急措施的有效干預下,A股市場逐步走出異常波動的“非常時期”。

  隨著市場逐步趨向常態化波動,應急處置的“非常態”干預措施不僅會助長市場對政策的過度依賴,而且還會影響到市場潛在運作規律自主調節的功能發揮。因此,監管部門經過多維度考量、平衡各方訴求,進行了“雙保險”的制度安排:一方面,宣佈證金公司今後若干年不會退出,不會通過二級市場減持,保留其維穩職能,給投資者吃下定心丸;另一方面,將部分股票轉由中央匯金公司長期持有,一般情況下證金公司不入市操作,以便在恢復市場機制的同時為證金公司騰出更大的潛在維穩空間。

  監管模式轉型之際,A股諸多新特徵正在日益呈現。首先,隨著兩市股指由此前的劇烈異常波動逐步趨向常態化波動,市場已經具備依靠內在機制穩定運作的能力。一方面,市場資金不合理杠桿逐步去除,兩市日均成交維持在相對均衡水準,市場底部特徵初現,投資者情緒日趨平穩,市場最恐慌的時候已經過去;另一方面,從下半年趨勢來看,由於場外資金仍在等待佈局時點,貨幣政策保持寬鬆趨勢不會改變,公募私募基金倉位處於低點,兩市上行空間依然存在,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向好可期。

  其次,市場自主調節作用將明顯增強。在度過應急措施實施的非常時期之後,在市場顯示出依靠自身機制維持穩定運作的條件和能力的背景下,A股市場內在運作規律便迎來發揮作用的關鍵時期。

  證金公司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向中央匯金公司轉讓部分股票,同時保留穩定市場職能,事實上明確了三層用意:一是通過場外渠道協議轉讓股票,避免直接賣出給二級市場帶來拋壓,防止股指及投資情緒再度出現不必要的波動;二是優化證金公司的資産負債結構,騰出空間,再遇市場突發情況時能夠及時出手;三是中央匯金公司將長期持有證金公司協議轉讓的股票,在持股總量保持均衡的情況下,自主進行價值管理和結構調整。從國際經驗來看,發達資本市場政策維穩資金均具備“問題導向、快進慢走”的特徵,其退出都是漸進、長期、逐步消化的過程。

  因此,隨著市場由劇烈異常波動逐步趨向常態化波動,應更加注重發揮市場自我調節的作用,通過深化改革不斷完善市場的內在穩定機制。以“穩定、修復、建設市場三結合”為核心原則的維穩政策部署開始進入新階段,即更好恢復市場功能、發揮市場機製作用,逐步減少應急措施所發揮的作用,讓市場內在穩定機制及自身運作規律逐步回歸正軌。

  再次,股市漲跌有其自身運作規律,一般情況下政府不再干預;但回歸市場不意味著監管層撒手不管。畢竟維護市場穩定並非一朝一夕之功,穩定市場、穩定人心、防範系統性風險是監管部門的長期工作目標,穩定、恢復、建設市場始終會齊頭並進。因此,在更多發揮市場自主調節作用的同時,證監會明確指出,當市場劇烈異常波動、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時,仍將繼續以多種形式發揮維穩作用。

   政府的職責是建立和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促進股市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因此,監管部門的制度完善更是本輪監管模式轉變的應有之義。

   一方面,中國資本市場走向開放與創新是必然趨勢,監管部門還需要不斷完善制度建設,開大門、堵偏門,割開導致股市暴漲暴跌的土壤與漏洞;另一方面,加快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的同時,隨著資本市場規模體量、市場創新的快速發展,有必要建立起部門之間的監管協調機制,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培育公開透明、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