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商品普跌弊大於利

  • 發佈時間:2015-07-27 00:26:29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葉斯琦

  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對經濟而言是利是弊?近期,隨著大宗商品價格連續下挫,全球經濟將受到的影響引起業內人士普遍關注。分析人士認為,雖然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使得原材料價格下降,給政策贏得更多操作空間,但從本質上看,大宗商品的弱勢是從終端需求不斷向上傳導而來的,其實質是全球經濟疲弱的體現,商品價格下跌會帶來通縮壓力,進而導致惡性迴圈。因此,總體上看,全球範圍內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弊端大於益處。

  世元金行高級研究員肖磊表示,大宗商品市場下跌對於中國來説是件好事。中國正處在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階段,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實際上只是增速放緩,真正的需求量依然維持高位,中國目前依然是全球最大的黃金和原油消費市場。大宗商品降價,使得中國能以更低的成本採購原材料,尤其原油價格下跌給原油消費國提供了增加儲備的契機。隨著價格走低,中國的原油進口量出現較大增長,這一狀況可能持續。

  中國海關7月13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2015年6月原油進口較去年同期飆升27%,至2949萬噸;中國2015年上半年原油進口較去年同期上升7.5%,至1.6337億噸。

  花旗集團(Citi)的分析師Ivan Szpakowsk近期表示,中國原油進口飆升主要因中國政府補充其戰略石油儲備。隨著全球原油價格跌破每桶50美元,North Square Blue Oak公司能源分析師Tian Miao表示,對中石化、中海油和中石油這三大進口商來説,原油進口量將上升。

  中信期貨高級宏觀經濟研究員朱潤宇也認為,目前大宗商品的下跌對於國內經濟而言應該有明顯益處。“由於經濟下行壓力大,需要持續的貨幣寬鬆,而商品價格處於低位將保證通脹的持續低位,從而為貨幣政策提供空間,否則國內貨幣將面臨兩難,進入滯脹狀態,同時,人民幣今年以來的強勢也使得進口商品價格相對進一步走低,在經濟下行和需求不足背景下,企業成本的降低變向提升了企業利潤,呈現衰退性利潤增長,企業收縮性生産得以延續,從而為改革爭得時間。”

  不過,在中國宏觀對衝研究院院長付鵬看來,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對經濟而言,弊遠大於利。成本下降有利於生産,這點雖然在理論上成立,但目前許多經濟體面臨的情況是很多産業的生産已經停滯。在沒有生産的情況下,價格下跌對産業的促進作用微乎其微。

  “當前最主要的問題還是需求疲弱。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可能導致惡性迴圈,即商品下挫可能催生持續通縮,進而使得資産泡沫被刺破,這不會給實體經濟帶來好處。而這個負向迴圈,並非大宗商品本身能解開的。”付鵬説。

  一枚硬幣總是有兩面。混沌天成期貨研究院院長葉燕武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大宗商品下跌對於經濟的好壞,在現階段其實不能一概而論。大宗商品的弱勢其實是從終端需求不斷向上傳導而來的,大宗商品的弱勢是全球經濟弱勢的體現,當然大宗商品的弱勢會壓低通貨膨脹,給貨幣政策更多的空間,但是全球經濟面臨的是去杠桿的經濟結構,貨幣政策的效用就會大大減弱。

  世元金行研究員蘇向輝也指出,對於中國來説,中國既是大宗商品的需求大國,也是生産大國,因此很難定性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對於中國經濟的利弊,還需要視具體情況定量分析而定。

  “大宗商品過去的牛市和如今的走低其實也是其週期性特性之一,它代表的是和經濟的相關性,而非主導經濟表現。從歷史來看,當經濟體表現企穩走高之後,大宗商品也將開始復蘇。因此就目前而言,大宗商品價格走低對經濟相對利好,但兩者的關係應該是大宗商品被動受到影響,而非主動改變經濟。”easy-forex易信外匯中國區首席交易官孫宇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