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貨幣政策趨向結構性寬鬆

  • 發佈時間:2015-07-15 02:09:52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王輝

  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當月新增信貸及新增社會融資規模,均高於此前市場預期。分析人士指出,前期央行多措並舉、放鬆貨幣條件的政策初見成效,信用擴張有所加快,有望對經濟發揮托底效果。當前銀行體系流動性寬裕,預計央行維持適度流動性的同時,逐漸將貨幣政策調控的重點轉向支援信用派生,未來結構性的調整手段或工具將得到更多倚重。

  金融數據超預期

  央行14日公佈,6月末M2餘額同比增長11.8%,增速比上月末高1個百分點;當月金融機構投放人民幣信貸12806億元,同比多增2013億元;6月份社會融資規模為1.86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少1073億元,但較5月份大幅增加。

  對比此前市場預測水準,6月份金融數據明顯好于預期。中信證券發表點評報告指出,6月社會融資總額雖略低於去年同期,但是相對於前幾個月來看,回升勢頭十分明顯。報告進一步指出,6月份管理層對資本市場監管加強,以及A股市場大跌,導致各類資金入市速度放緩。此外,6月金融機構新增存款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減少,但減少最明顯的是居民存款,企業存款減少幅度相對較少,這表明短期進入實體經濟的資金比重有所上升。綜合6月份金融數據來看,管理層“堵漏開渠引水入實體”的效果已經初步顯現。

  高華證券等機構也表示,正如6月份進出口數據好于預期所顯示的經濟繼續企穩,強勁的廣義貨幣和信貸數據可能對實體經濟增速改善有所貢獻。整體而言,上半年貨幣政策持續寬鬆推動的流動性寬鬆,正逐步傳導至“寬信用”層面。

  結構性寬鬆料加強

  綜合近期經濟金融數據表現,分析人士指出,下半年相關部門將有望推出更多結構性寬鬆舉措,以進一步鞏固寬信用的政策效果,保障實體經濟穩定增長。

  就6月份PPI增速所反映出的實體經濟持續通縮壓力,財富證券認為,未來管理層需從政策上引導和改善市場對通縮的預期。鋻於當前實際利率仍然偏高,在物價壓力不大的情況下,央行對於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勢必要進一步加強,以引導金融體系資金進入實體經濟。興業證券分析師也表示,6月末央行同時推出降準降息時就指出,央行一直以來積極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大力支援經濟結構調整,特別是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更多地將新增或者盤活的信貸資源配置到“三農”、小微企業等領域。從央行的表述可以看出,貨幣政策接下來的重點在於如何將寬鬆的資金引導到實體經濟,且結構性地引導至政府期望的部門。在此背景下,央行將逐漸將貨幣政策的重點轉向信用派生。

  中信證券報告進一步指出,未來央行可能採取的政策措施預計包括:推廣PSL操作範圍;差別準備金政策;推動專項貸款;降低基建投資的利率水準等。此外,摩根大通等一些外資機構近日也表示,下一步央行將會使用有針對性的量化措施,力求解決經濟中的特別問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