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結構性貨幣政策是整體經濟政策中的一部分

  • 發佈時間:2015-01-27 09:55:35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2015年的貨幣政策繼續定調為“穩健”,並突出強調“要更加注重鬆緊適度”。如何理解“鬆緊適度”?結構性貨幣政策只是在2014年曇花一現,還是會在未來繼續發揮作用?這些都是市場關心的話題。

  “鬆緊適度”意味著更大的靈活性

  2014年的貨幣政策沒有走“大水漫灌”的老路,而是採用了結構性的貨幣政策,用定向降準、PSL、MLF、SLF等方式注入基礎貨幣。而要理解央行為什麼會實施結構性貨幣政策,就得從本屆政府的施政綱領談起。本屆政府將去杠桿、不大規模刺激和調結構作為經濟綱領。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要切實把經濟工作的著力點放到轉方式調結構上來”,這是對前期政策的進一步確認。

  具體來説,以往的增長是規模式的、粗放型的增長,帶來了環境污染、企業杠桿率高企、産能過剩等問題,同時,支撐我們原先增長模式的要素驅動力,比如廉價的勞動力成本等正在減弱。因此,一方面要清理存量,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這方面從2013年已經開始行動;另一方面,要在增量上做文章,從結構上增加新興技術型産業、消費等服務業在經濟中的比重。

  央行所採取的結構性貨幣政策,是整體經濟政策中的一部分,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宏觀調控方式創新的一部分,與大方向是一致的,並不是孤立的。筆者的判斷是,結構性貨幣政策在2015年,甚至在“十三五”時期都還會發揮重要的作用。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2015年的貨幣政策繼續定調為“穩健”,並特別指出“要更加注重鬆緊適度”。“鬆緊適度”意味著政策的靈活性更大了。需要説明的是,只要掌握好時點,降準降息與調結構並不是對立的。不應把降準降息與改革對立起來,也不意味著貨幣政策的轉向。

  完善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

  截至去年10月,同業拆借和債券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2.69%和2.64%,比年初低1.47和1.64個百分點,但同期企業貸款(含票據)加權平均利率較年初僅下降0.32個百分點。有評論認為,貨幣市場已形成“堰塞湖”,其寬鬆並未傳導至信貸市場,我國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仍然不暢。

  對此,應從兩個方面分析。從貨幣政策來説,短端的利率還不能有效傳導至長端,這是因為我國國債市場的深度不足,貨幣市場的流動性還不夠,債券市場還不夠統一。解決的思路就是要完善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比如建立流動性更好的國債市場,以便於利率從短期向長期傳導,建立更完善的銀行間市場,使利率更能反映貨幣的變化,也使債券市場更加交互融通,實現從無風險利率到有風險利率的有效傳導。

  此外,我國的金融市場結構還不盡完善,人為準入限制還較多。比如存款利率尚未放開,對機構的準入和開展業務都還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限制等。這就導致機構不能直接從事交叉型業務,銀、證、保、信託等機構會通過各種渠道,增加中間環節,將資金輸送給受政策限制的客戶。經過層層加碼、雁過拔毛,貸款人最終的成本就變得很高了。解決的途徑就是,放鬆一些不必要的準入限制、利率管制以及從事交叉業務的限制,使競爭更充分有效。這對降低融資成本也是有幫助的。

  從國際經驗上看,要實現較好的預期管理,需要一個過程。以美聯儲為例,直到上世紀70年代初,對市場預期的認知和把握還是錯誤的,其思路還是“最好讓市場來猜我下一步要做什麼,而不是告訴市場我應該怎麼做”。直到20世紀90年代,美聯儲才形成一個比較公開、透明和可預期的貨幣政策操作模式。

  由於一些新工具是第一次實施,對它的預期也或許要經過幾輪實施後才能基本符合決策者的設想。此外,形成良好預期的基礎是市場化的價格形成機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