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從盆景到信札 拍賣場上的名人情懷

  • 發佈時間:2015-06-27 01:31:0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畢武英

  7月1日,西泠拍賣2015春拍將在杭州的浙江世界貿易中心拉開帷幕。杭州一直是歷代文人墨客的聚集地,此次拍賣,從盆景到信札,一件件散發著名仕情懷的拍品也在這個拍場集中亮相。

  蔣介石的錦松

  名人愛盆景早已不是新鮮事,唐代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詩人兼畫家王維就是一位盆景愛好者。馮贄《記事珠》中雲,王維以黃瓷鬥貯蘭蕙,養以荷石,累年彌盛;宋代的蘇東坡、陸游不僅親自製作盆景,且往往觸景生情,詩興勃發,對入畫的盆景加以吟咏,留下許多名句。

  而在此次西泠春拍的園藝盆景專場中,有一盆錦松,不僅樹齡已達350多年,同樣,它所經歷的歷史背景和歷史人物的關係也頗為豐富。在日本盆栽界,流傳著極有來頭的貴重盆栽,即蔣介石培育過的松。説起這兩盆被蔣介石培育過的盆景,就要引出另兩位對中國近代史産生重要影響的人物。一位是孫中山,另外一位是梅屋莊吉。梅屋莊吉是日本明治末期在日本電影界掀起巨大旋風的風雲人物,同時他也是孫中山的盟友和辛亥革命資金來源的重要支援者。孫中山在日期間,梅屋莊吉夫婦不求任何回報地支援中國革命,在各方面像慈母一樣悉心照料孫中山和宋慶齡,孫中山回國後曾致電梅屋:“逗留貴國期間,感謝諸君關照。今後亞洲民族復興,切望閣下協力。”可見當時兩人交往感情之深。

  在電影業獲得巨大成功的梅屋氏于1909年,在今天的東京新宿區,建造了寬達5000平方米的豪宅和影棚。根據當時的住宅佈置可以看到,梅屋氏作為盆景愛好者,在園內建有不少盆栽棚。辛亥革命期間,作為在日本留學的留學生,同樣也是孫中山的追隨者的蔣介石,經孫中山引薦寄宿在梅屋府,當時實業家多愛盆景,蔣介石也十分喜歡盆景,由其培育過的錦松就是在1909年至1911年寄宿于梅屋府上時的閒暇所為。當年梅屋莊吉的盆栽棚有許多的名樹佳木,但傳承下來的亦僅有兩盆而已,而作為被蔣介石培育過的盆景,則尤其顯得珍貴。

  此盆錦松有兩個原配的古渡烏泥盆。宜興的制陶業,經考古發現有5000年以上的歷史,以明、清兩代最為興盛。不但我國人喜愛,同時也受到日本人的珍視與典藏,因此日本盆栽界把中國紫砂盆稱為“古渡盆”。原配古渡烏泥盆以優質烏泥製成,砂料細膩、溫潤。器型古樸,氣度不凡。制工極為精湛,線條挺括舒展。盆口外緣伸展,素潔精純,均勻平滑。

  中國名人信札裏的歷史

  李濟深,生於1885年,字任潮,原名李濟琛,廣西梧州蒼梧人,黃埔軍校副校長,原國民黨高級將領,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要創始人之一。自“福建事變”以來,李濟深就與中國共産黨有了密切往來。在之後的“兩廣事變”和“西安事變”中皆是如此。中共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思想得到了李濟深的擁護,而中共的決策對李氏同樣有重要的參考意義。此次西泠春拍有他分別寫給毛澤東和蔣介石的兩封信札。第一封致毛澤東、朱德、周恩來信札中,李濟深認為“西安兵諫之舉”,“足徵先生等感召致力之功”,並希望與中共繼續合作,“達到聯合全國整個力量”,“一致對外”。

  蔣介石和李濟深曾分別為黃埔軍校正、副校長,早年通力合作,後來分道揚鑣,關係比較複雜,第二封致蔣介石的信即是對這種複雜關係的絕佳證明。第一句“棨戟南來,深以未能晉謁聆教為悵”,指的是“兩廣事變”期間李濟深與新桂系合作,共同反蔣;第二句“先生揮兵北進抗戰”,指“綏遠抗戰”。在這一戰中,傅作義等粉碎了日本在察哈爾、綏遠建立傀儡政府的陰謀;再後面説的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在這封信中,李濟深一面表示不懼蔣介石的武力壓迫,一面指出“西安事變”的發生是因為蔣氏“過分持重,政策實未足饜國人之望,而釋國人之疑”,但對蔣介石任何的抗戰行動都表示支援,並表示只要蔣介石誠心抗日,國內各方力量“必悉願在執事領導之下以報執事且以報國家也”。

  外國名人手跡裏的幽默與愛情

  著名德意志哲學家,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伊曼努爾·康得是啟蒙運動時期最後一位主要哲學家,是德國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調和了勒內·笛卡兒的理性主義與法蘭西斯·培根的經驗主義,被認為是繼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後,西方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康得的生平就是他的著作。他一生也沒有離開過他的出生地格尼斯堡,生活極有規律。他每天下午都準時在一條街道(它後來被命名為“康得小道”)上散步,以至於當地居民按照他出來的時間校正手錶。但是,他那刻板和平靜的表面生活與他的豐富多彩而又充滿著革命思想的內心世界形成強烈的反差。他在普魯士這個邊遠小城,注視著世界的最新發展,討論著時代的前沿問題。他在著名的“三大批判”之外,提出了“什麼是啟蒙運動”這一至今還吸引著哲學家的問題。

  此次西泠春拍有一封他緻密友格尼斯堡市長希佩爾的親筆信。這封信以一種異乎輕鬆幽默的口吻抱怨假裝敬神的監獄囚犯們吵鬧的歌聲。他寫道“他們妄圖使靈魂得到救贖,認為只有大聲叫嚷,上帝才能聽到他們的呼喚,就像射手打靶一樣。但與此同時,他們把城裏所有的居民全吵醒了。”他請求希佩爾想辦法停止這種打擾。人們通過這封信看出,把生活校對地像機器般精確的康得先生顯然無法忍受任何來自外界的干擾。而康得工整嚴謹的書寫也體現了他的名言:“世上最使我們震撼的是頭頂的星空和我們心中的道德。”

  除了哲學家的幽默,此次西泠春拍還有一批波伏瓦致薩特的情書。西蒙娜·德·波伏瓦是法國著名存在主義作家、女權運動的創始人之一,讓·保羅·薩特是法國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法國無神論存在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兩人並沒有結婚,而是彼此維護著自己的自由和獨立,一起工作一同參加政治活動。成為終生伴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