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機構憂外匯額度影響互認 兩地代銷躍躍欲試

  • 發佈時間:2015-06-08 00:43:3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曹乘瑜

  距離基金互認實施還有一個月的時間,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到7月1日,兩地證監會還將出爐具體申報註冊細則,海外機構表達了對內地外匯5萬美元等額外幣換匯的擔憂,或將限制內地居民申購香港基金。儘管如此,兩地機構仍在積極準備,部分內地公募基金已經完成母公司與香港子公司的銷售體系的對接,而部分託管機構則已經開始積極接洽海外基金。

  等待細則解決外匯限額

  據悉,業內正在等待的細則將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申購香港基金的幣種。一家香港拿9號牌(香港資産管理牌照)的機構人士向記者透露,雖然期待進入大陸銷售基金,但是目前沒有規定內地基民應該以哪類幣種來申購。如果必須以港幣申購,當前每人平均5萬美元的等額購匯外匯限制下,每人平均每年可認購額的香港基金上限僅有30萬元人民幣左右。“這意味著我們爭取不到高凈值客戶。”該人士沮喪地表示。

  相比之下,在香港申購內地基金則沒有外匯顧慮。從去年開始,香港居民港幣兌換人民幣已經完全放開,原來每日2萬元額度上限的取消。

  業內人士認為,這一問題可能要等到合格個人境外投資(QDII2)放開試點後,才能逐步解決。根據媒體報道,QDII2境外投資試點管理辦法將很快發佈,首批試點QDII2的城市共有六個,分別為上海、天津、重慶、武漢、深圳和溫州,對符合條件的個人投資者取消5萬美元的年度購匯額度限制,不再設上限。

  業內人士表示,到時兩地證監會應該會挂出具體申報註冊細則,但是由於牽涉到外匯問題,擔憂中國證監會的細則能否及時出爐。

  境外基金網際網路銷售平臺奕豐金融的香港 (大中華)地區董事張啟華介紹,由於基金公司是持牌機構,內部對合規的要求也較高,在細則方面,相信仍有很多方面想厘清,如具體的運營及清算的跨境部分、跨境資金流、資訊披露等具體細節。

  機構緊鑼密鼓準備參與

  雖然細則還沒有出爐,但距離基金互認正式實施僅有不到一個月時間。記者獲悉,多家相關機構已經在做産品梳理和申報準備。根據《香港互認基金管理暫行規定》規定,擔任香港互認基金産品的代理人應當是內地公募基金管理人或者託管人。

  基金公司或將以代銷自家産品打頭陣。記者從博時基金獲悉,其香港子公司博時國際和母公司銷售體系已經緊鑼密鼓在進行內部對接。博時基金錶示,母公司銷售體系期待能快速拓展海外基金代銷市場,而博時國際將趁勢強化國際化戰略,推動公司向“泛資管”轉型。根據銀河證券的數據,截至2015年3月31日,博時基金有26隻産品可以參與基金互認,凈值規模達779.34億元。

  部分基金公司則在尋找海外的代銷機構。張啟華透露,去年有一些中資基金公司在去年基金互認的正式法規還未出臺時,已開始向其平臺介紹內地的旗艦産品。

  而能同時提供託管和外包服務的券商也已經躍躍欲試。據悉,已有海外機構與內地有託管資格的券商進行聯繫。一位券商人士透露,對代理人,海外機構比較看重兩樣標準,一是完善的匯率結算系統,二是是否有國際資質。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際上對託管外包機構的流程規範採用ISAE3402鑒證準則,由國際審計與鑒證準則委員會制定,主要對當今服務組織所提供的各種服務的類型、設計以及業務控制的執行效能做出規定,是目前國際公認的、標準最高、最權威的鑒證準則,內地已有招商證券率先通過鑒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