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美國大蕭條》

  • 發佈時間:2015-06-06 00:56:29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悅讀改變人生”

  □ 周志明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後遺症至今仍沒有消除,幾乎天天登上報紙頭條的歐債危機便是其重要後遺症,各國在壓力面前均採用大規模干預市場的手法。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克魯格曼,使得新凱恩斯主義學派的聲望達到一個新高度。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裏斯托弗·西姆斯和托馬斯·薩金特,研究交集在於“政策因素對經濟的影響”,而這一領域的研究與當前的國際經濟形勢密切相關。經濟危機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就是政策危機,所以需研究政策變數在宏觀經濟運作中到底扮演什麼角色。

  華爾街的崩潰及隨後的大蕭條是20世紀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它瓦解了人們對市場功效和資本主義制度的信心。在本書中,羅斯巴德根據米塞斯關於商業週期的理論,細緻而全面地分析了美國20年代至30年代的經濟狀況,並對那場經濟危機進行深入探討。本書中的許多論點極為新穎,羅斯巴德認為大蕭條不是因為政府實行“自由放任主義”政策引起的,而恰恰相反正是政府過多地干預經濟使然。對於金融領域,羅斯巴德批評了中央銀行對金融貨幣領域加以干預的做法,他認為這樣的做法對長期經濟發展非常不利。

  羅斯巴德的許多思想都非常獨特而又睿智,羅斯巴德和奧地利經濟學派不贊成將經濟史研究的重點,放在經濟數據變化和制度變遷上。他們認為,經濟史研究除分析經濟數據變化外,還要找出是怎樣的人為動機使得經濟數據發生變化,而這種人為動機又與歷史中每個人或每類人的利益、思想、意識形態及情感緊密聯繫在一起。

  針對此次危機是創新過度的觀點,羅斯巴德繼承了熊彼特關於創新和企業家精神的相關觀點,創新誠然意味著風險,但無風險無收益,而創新最為重要的是提供新的選擇與可能性。企業家的創新是一種“創造性破壞”,能以新的更有效的配置資源方式來取代原有方式。但創新需要寬容,與謹慎的態度截然相反。面對危機不應該龜縮回去,而是應該鼓勵其他的創新手段,從而解決目前的危機。對於政府監管的態度,羅斯巴德認為這是由於政府不斷擴張信貸,通過通貨膨脹方式來刺激經濟增長,産生虛妄的繁榮假像,一旦假像被戳破,經濟就會衰退進入蕭條。這並不是因為政府管制太少,恰是因為干預過多所造成的。因為政府的管制和干預扭曲了市場的價格機制,且擴張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使得經濟動蕩風險加劇。

  該書作為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經典之作,體現出羅斯巴德對經濟危機誘因的深刻洞見。無論是對商業週期理論和奧地利典型的主觀主義社會科學理論研究方法的運用和發展,還是對1920年通貨膨脹繁榮的出現和原因的分析,都顯得既冷靜睿智又獨樹一幟,與當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些經濟現象如此的契合。

  羅斯巴德斷言,大蕭條的錯誤並不在自由市場經濟本身,而應該歸咎於政府政客、官僚和那些所謂的“經濟學家”。如果人類社會未能在本質意義上認識到這一點,過去的經濟大蕭條就不會構成我們生活的教訓,而未來還會有更加嚴重的經濟蕭條在歷史的路邊,靜靜等候著我們。歷史輪迴之際,商業週期理論是否依然有效?4萬億元救市的歷史評價?政府之手與市場之手應當扮演何種角色?而我們又該如何面對當下的中國經濟轉型?讀羅斯巴德的《美國大蕭條》有助於我們反思這次危機的真正原因,思考政府採取的政策是否恰當,也有助於未來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注:《美國大蕭條》,[美]默裏·羅斯巴德著,謝華育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