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換個角度看收入分配

  • 發佈時間:2015-06-06 00:56:39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書名:

  《經濟能見度:財政政策與收入初次分配》

  作者:傅子恒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魯培康

  傅子恒博士新著《經濟能見度:財政政策與收入初次分配》最近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發行,這是一部理論研究與當代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引發人們理性思考的著作,作為本書的責任編輯,我非常樂於向經濟研究與實踐者,向證券、財經界的讀者朋友們推薦這本書。

  誠如作者所言,收入分配問題一直沒有游離于主流經濟學的關注視野之外,也從來都是人類社會經濟實踐中的重要方面。理論關注自不待言,實踐層面的重要性更令人傾目。我國改革開放之初實行的“農村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也屬於從收入分配環節入手進行改革破局,打破了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絕對平均主義分配模式,由此釋放出巨大的社會創新活力。近十數年以來,我國社會出現的新的焦點問題同樣聚集在收入分配領域,如居民收入增長長期落後於經濟增長,居民收入在城鄉、地區、行業、階層等層面的差距日益拉大等。

  收入分配問題屬於當代中國一個重大的理論與現實問題,它同時與一定時期內的政策高度關聯;也即是説,收入分配模式取決於一定歷史時期的制度模式,而制度運作又是由一系列政策制定與實施進行落實。收入分配分為初次分配與再分配兩個環節,這本專著聚焦、關注的正是財政政策如何影響收入初次分配這一問題。關於這一問題,理論界長期以來關注重點集中在財政政策對再分配的影響方面,一般共識性的觀點認為:政府是生産(市場)之外的中立主體,政府“有形之手”一般不直接參與生産,其分配效應集中在通過再分配手段平衡不同利益主體,矯正市場的“外部性”,改進市場公平,而對政府公共政策對初次分配是否産生影響,以及産生何種影響的研究不多。這本書選取這一視角進行研究,恰到好處地彌補了理論界的這一不足。

  本書在廣義範圍內使用“財政政策”定義,即財政政策不單包括財政收入政策、財政支出政策、財政轉移支付政策等傳統範疇,也將國有資産管理、與財政有關的政策管制等納入分析範圍。本書貫穿了以下的邏輯脈絡:財政政策會對初次分配産生影響嗎?如果會,這一影響是如何建立的,以及財政政策作用於初次分配的機理是什麼?理論上來説,財政政策究竟會對初次分配産生怎樣的影響?在當代中國初次分配的演變過程中,財政政策實際上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施加了怎樣的具體影響,存在的問題以及問題解決的思路與方法是什麼?作者結合中國實際,運用多學科經濟理論知識,多維度、全方位地進行了考察分析,並在此基礎上對存在問題提出了解決的思路、觀點以及方法。

  作者的簡要結論在於:無論是出於主觀有意還是主觀無意,財政政策不單決定著再分配格局,也同時對初次分配産生著重要影響。財政政策作用於初次分配有直接與間接兩個方式,直接作用主要通過機制安排以及計劃、命令等確定各市場主體間的初次分配邊界,以及對市場主體內部的初次分配行為進行直接的限定;間接作用主要以影響各市場主體供給與需求動機、意願、偏好等中間變數,最終作用於實際的初次分配環節。不同財政政策工具對初次分配的影響有宏觀層面上的,也有微觀層面的;作用方式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單獨或共同對初次分配産生深刻而又複雜的影響。在實踐層面,我國計劃經濟時期“革命型政府”對應的“吃飯財政”、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初期的“建設財政”與“管理財政”,以及全面向成熟市場過渡時期的“管理財政”與“服務財政”等不同的價值取向,給不同時期的初次分配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體現出不同發展階段政策效應的階段性歷史特徵。作者的觀點無疑是深刻而獨到的。

  對於當代中國廣受關注的居民收入初次分配差距方面的政府政策成因,作者提出了以下的觀察與總結:一是企業部門收入份額擴張與財政部門宏觀稅負水準提高,導致勞動要素報酬受壓;二是城鄉“二元分割”與勞動力整體過剩背景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推進而農業部門改革滯後,導致農村居民收入增長持續落後於城市居民;三是國家改革戰略設計以及地方政府“非均衡競爭”成為地區分配不平衡的主要誘因;四是行業間開放不均等與體制原因導致行業間勞動與資本收入差距不斷拉大;五是勞動者薪酬議價能力弱化成為階層收入不合理差距擴大的重要成因;六是權力運作與市場秩序不規範導致灰色收入漏出、公共部門浪費甚至腐敗,成為收入分配個體比較中“不公平感受”的最根本誘因。

  針對我國初次分配問題背後的財政政策成因,作者提出了具體的改進思路以及建議,核心要點在於:厘清政府與市場邊界,在強化公共部門計劃控制的同時,政府在私人部門中的職能應向“守夜人”古典角色回歸,最大程度地保護與鼓勵市場微觀主體之間競爭而不是限制競爭;改革現行的國有資産管理制度與國有企業內部治理、分配模式,鼓勵企業勞動者組織創新,改善勞動與資本要素收入對比中過度弱勢的現狀;規範政府權力行為與市場分配秩序,促進分配公平等。

  而在厘清政府與市場邊界的基礎上,重塑理性政府、有限政府、效率政府,讓市場發揮更基礎的資源配置功能問題,這一精神與十八大精神及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依法治國精神高度契合。本書視角獨特,觀點鮮明,分析全面,見解深刻,對問題的剖析切中肯綮,提出的問題解決思路符合成熟市場理論要求,也切合中國實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