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本草綱目》金陵本400年風雨傳奇

  • 發佈時間:2015-06-06 00:56:2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畢武英

  本週末,隨著北京保利和北京匡時相繼舉槌,持續近一個多月的京城春拍進入尾聲。而在南方,西泠拍賣由於徵集到《本草綱目》祖本,掀起新一輪拍賣熱潮。

  《本草綱目》是我國古代醫藥史上卷帙最長、內容最豐富的藥學巨著,2011年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即將於7月初現身西泠春拍的一部“金陵本”《本草綱目》,是這部名著成書後的第一個刻本,于李時珍在世時主持刊刻,多能體現著者本人原意,圖例也均為李時珍及其子所作。全書共52卷,此本存42卷,保存完好。

  十年求一序

  李時珍,字東璧,出身於醫學世家。有考證説,他的祖父就是當地一位頗具影響的儒醫。他的父親李言聞曾擔任太醫院吏目,有很高的才華和醫學成就。李時珍從小受家庭熏陶和嚴格教育,14歲便考取秀才。在幼年的學習生活中,他對醫學産生濃厚興趣,但他的仕途不順,幾年間曾3次赴武昌參加鄉試而未果。

  西元1552年,李時珍開始寫《本草綱目》,這一寫就寫了27年。1578年,已過花甲的李時珍對完成的著作又進行3次修改,最後定稿。定稿之後,他在兒子的陪伴下,先到黃州府,後到武昌、南昌官府,均找不到肯接受刻印的商人,而當時黃州、武昌官府人員不僅不肯出資付梓,而且就《本草綱目》中反神仙道教的內容,對李時珍進行淩辱,並揚言要吊打李時珍父子。《本草綱目》的出版雖然遇到困難,但是卻被廣泛傳抄,一些有識之士提醒李時珍,“即使再好的書,如果沒有名家的讚許與官府的支援,書商是不敢貿然承擔風險的。如果能請當時文壇巨匠王世貞作序,《本草綱目》就會引起朝野重視,順利出版”。

  1580年9月,李時珍自南京順江而下,來到江蘇太倉的直塘,拜會王世貞,向王表示了“願乞一言,以托不朽”的意思,但此時的王世貞正迷戀于道家養生成仙術,特別反感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方士的駁斥。李時珍力勸王世貞不要迷信,以免誤傷身體,王世貞不僅不聽勸告,反而與李時珍發生爭執。李時珍看到無法求得王世貞寫序,心情沉重,感到刻書渺茫,於是在南京開始懸壺行醫。由於李時珍的高超醫術,很快在金陵贏得名聲。

  1589年,王世貞任南京刑部尚書,上任後的王世貞,耳聞朝野內外不時議論曾求序于他的李時珍,便找到民間傳抄的《本草綱目》部分卷本,細心研讀,深感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所言確乃“帝王之秘錄,臣民之重寶”。於是託人請李時珍給自己治病。1590年,李時珍再次拜會王世貞,他不僅給王世貞治好了因迷戀仙術給身體造成的疾病,而且感動了王世貞這位文壇巨匠,王世貞欣然為《本草綱目》寫序,稱《本草綱目》“博而不繁,詳而有要,綜核究竟,直窺淵海,實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這時,距離李時珍第一次向王世貞求序,已整整過去10年。

  由於王世貞對《本草綱目》的推崇,金陵書商胡承龍決定出版這部書,1593年(明萬曆21年),這部歷史性的醫學巨著終於雕刻完成,但在印刷前夕,李時珍離世了。1596年,《本草綱目》在南京正式出版,世稱“金陵版”。當年11月,李時珍的兒子李建元帶著這部巨著和父親生前留下的遺表覲見神宗皇帝,神宗親批“書留覽,禮部知道,欽此”的聖旨,《本草綱目》的流傳再也沒有任何阻礙了。

  版本之謎

  專家介紹,首次出版的金陵本究竟印了多少冊,已經無從考證,但目前存世的數目至少有7部卻是肯定的:中國兩部,分別藏于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日本3部、德國1部、美國1部(此部為日本學者森立之的批校本,尤為珍貴。原存于北京圖書館,抗戰時期被移往美國,現存美國國會圖書館)。

  400多年前,金陵本問世不久就引起當時社會的熱切關注。l601年,江西巡撫夏良心發現“《本草綱目》一書,大有裨于生人,非特多識資也”,但“初刻本未工,行之不廣”。於是決定重刻出版。1603年,新版《本草綱目》問世。無論刻工還是插圖,都較金陵本有很大的進步。這第二個版本,就是對後世影響較大的“江西本”。接著,不斷有新版出現,代表性較強的如1640年杭州錢蔚起本(簡稱“錢本”或“杭州本”)、1885年合肥張紹棠本(簡稱“張本”或“合肥本”、“味古齋本”)。到2002年止,各種版本已超過百種,大致每隔五六年就有一個新版本出現。此外,後世又有許多《本草綱目》的簡編本、改編本及補編本問世,著名的如張三錫的《本革選》(又名《本草發明切要》)、倪朱謨的《本草匯言》、郭佩蘭的《本草匯》、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汪昂的《本草備要》、張璐的《本經逢原》等,據粗略統計約280多家。一本醫學著作能以如此之多的版本出現,實屬罕見。

  《本草綱目》的後來版本基本是以江西、杭州、合肥三個版本為母系統的,或者説是由這三個版本派生出來的:明代的版本大都是以江西本為底本,清代的版本大都以杭州本為底本,清代後期的版本大都以合肥本為底本的。作為母系統的這三個版本,雖然各有所長,但除江西本與金陵本比較接近外,其他兩個版本都與原著有較大的差異,它們三者畢竟都不是《本草綱目》的初刻本。作為《本草綱目》最原始刻本的金陵本,雖然存在不圓滿處,卻最能體現李時珍的原意。然而自江西本出版之後,金陵本逐漸銷聲匿跡。

  即將於7月亮相西泠春拍的這件《本草綱目》金陵本,經過400年的歲月輾轉,保存下來全書52卷中的42卷,雖然並不完整,但遺留下來的部分,品相十分完好,也是民間可以流通的極為稀有的一部巨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