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榜上的失蹤者及其他
- 發佈時間:2015-06-03 04:44:32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胡愛善
【經濟鉤沉】
財富的多少並不重要,來歷才重要;花掉也沒關係,如何花掉才是關鍵。
王國華
每年的福布斯富豪榜公佈出來,我都要看看中國入選者的名單。這一看就看出了問題:榜上怎麼都是企業家或者娛樂、體育明星?為何沒有貪官的名字?早些年查獲的貪官,不過身家幾百萬,現在數億的都不在少數,他們遠比那些明星有錢,而且不用納稅。這還是揭發出來的,沒揭發出來的呢?忽略了他們,就是忽略了中國最大的財富集團,是斷章取義,是不完備的。
官僚富豪,是中國早已有之的特殊人群。只是中古時代的富豪不像現在這麼藏著掖著,反而明目張膽地鬥富、排行。最著名者要數魏晉時的石崇與王愷了。石崇出身世家,曾任荊州刺史,在任上曾強盜般明搶客商;王愷是晉武帝司馬炎的舅舅,官至龍驤將軍、驍騎將軍、散騎長侍,來頭很大。
明朝王世貞著《弇州史料後集》中記載,嚴嵩的兒子嚴世蕃“貲滿百萬,輒置酒一高會,其後四高會矣,而乾沒不止”。與其來往密切的富豪有十七家,家産最少要在白銀五十萬兩以上。這些人都是誰呢?嚴世蕃稱,有蜀王、黔公、太監黃忠、黃錦及成公、魏公、都督陸炳、京師有張二錦衣者。山西三姓,徽州二姓,及土官貴州安宣慰等。除了未註明身份的“山西三姓,徽州二姓”,其餘的幾乎都是太監、官僚、宗室、土司等。
這些人並不從事生産。那麼,他們的財富來自何方?當然,他們會買地、開當鋪、開礦等,也算經營性營利。但原始積累的資金又是怎麼來的?根據吳思提出的“潛規則”定律和“血酬定律”,多是通過各種手段劫掠而來。他們不創造財富,卻依靠特權坐地分肥,其實就是巧取豪奪。有一次,我參加了一個酒會。在座的有一位本地招商局的局長,一個外地巨商。巨商要在本地投資一個項目。招商局長再三表示,一定全力配合巨商。巨商在最後拍板時,以手摸頭,笑著説:“簽完字,我就把腦袋放在你們的鍘刀下面了,想抽都抽不會來。”招商局長則長舒一口氣,並沒回應。那場面,讓人有點心驚膽戰。
説起來,企業家們也不是完全的無辜,更不是束手挨宰的角色,他們在被人劫掠的同時,實際也參與了官僚們的整個豪奪過程。從漢朝的鄧通到明朝的沈萬三、清朝的胡雪岩,這些世人艷羨的對象,聚斂財富的高手,哪個背後沒有公權力的影子?財富的取得,純粹依照經濟規律運作,是不可能的。在中國,政治因素也是經濟規律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剛才講的那位可憐兮兮的巨商,蓋廠房時,當地一畝地少收他一千元錢,他就省下了一千萬,賣多少産品才能掙回這個數?所以,他一面畏懼、痛恨官僚,一面還要使勁巴結官僚,讓他們最大程度地減免租稅、提供幫助。這種情況下,給官僚些回扣、紅包、股份之類,似乎也合情合理了。
這些企業家由難以擺上桌面的原因致富,也會常常由難以擺上桌面的原因猝死。難怪當代的中國富豪們都把“福布斯排行榜”當成滑鐵盧,別人爭先恐後地往上衝,他們卻左躲右閃,如臨大敵。不被關注還好,一被關注,被查賬,馬上見光死。而官員們辛苦聚來的錢更不穩固,跟企業家們一樣,一旦政治上失勢,財富立刻灰飛煙滅。
一個健康的社會,財富越多,發揮的社會作用越大,對慈善事業、對安排就業、對技術更新都會産生積極影響。但中國特色企業家和官僚們,若僅僅是財富驛站,像小品裏説的那樣:財富“不知道是怎麼來的,也不知道是怎麼沒的”,他們怎麼會珍惜?除了胡吃海塞,畸形消費,實在是想不出別的花法,而財富自然也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
所以,財富的多少並不重要,來歷才重要;花掉也沒關係,如何花掉才是關鍵。街上有那麼多的商場、豪宅、轎車,並不代表這個社會就是健康的,富足的,穩定的。光鮮的外表下面掩蓋的或許是極不安定的因子。
(作者係深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