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牛市的生理規律

  • 發佈時間:2015-06-06 00:56:2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保資瞭望臺

  □劉思恩

  世上萬物都有其生長規律,有生命的東西躲不過生老病死。沒有生命但是靠人的群體行為操縱出來的股市,也是一樣。那些理工科背景的研究員用數學模型去分析股票市場,我一直覺得是很莫名其妙的事。或許,用更直觀的人體生長規律去揣摩股市,或許更有效果。

  比如最近我們一直想把股票市場矯正為“慢牛”,但實踐中,快牛慢熊才是符合人性、符合生理規律的。股票形成上升趨勢後,必須靠明顯的持續的賺錢效應,才能不僅留住低價買入的投資者,還能吸引更多高價接盤的新投資者。如果磨磨嘰嘰的慢牛,對投資者尤其是借融資放杠桿的投資者來説,不確定因素增多,風險加大,他們就要考慮退場了。

  反之,股票在下降趨勢裏,留守的市場人士中,一般理性的長遠打算的人多,所以這種人不大會情緒化地殺跌。即便有時大跌,也有更理性的、滯留在市場裏等待機會的持幣者乘機買入。所以,至少在中國股市,我們經常看到股指的上升速度快於下跌速度,但牛市週期的長度總是短于熊市週期。這就像人的青春發育期總是快速而短暫,而衰老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當然,我們目前常用的行情軟體也有設計不合理的地方。比如一個股票從10塊漲到50塊,在剛起步的時候,10塊漲到20塊,漲幅100%;但後來25塊漲到50塊時,也是漲100%。但K線圖上看起來,同樣100%漲幅,前面只有10塊,後面卻有25塊,後面那段漲幅更加“觸目驚心”。所以最好把行情顯示的K線圖的縱坐標改為對數坐標,才能更客觀地反映股票的上升速率。

  至於為啥牛市裏經常有恐慌性跳水或者大陰棒收盤,這也是符合自然規律的。一路牛市漲上來,市場累積的盈利多,而且融資盤和不幹不凈的擦邊球資金多少總有介入,所以不管是真利空還是謠言,都會讓獲利盤大手筆砸出。再説即便啥利空都沒有,獲利了結也是股市裏最強大的“地心引力”,不僅二級市場抄底的人要獲利了結,大股東、社保、匯金公司都有減持動力,尤其是上市公司還要乘著高市盈率增發,未上市公司也要緊趕著排隊賣給大家新股。所以牛市裏的實質性壞消息,往往比熊市裏多得多,只是牛市裏股民的抗擊打能力強,所以不當回事。

  這就好比一個中年男人,相親市場裏只看到男人四十一枝花,覺得中年男人有錢、有社會地位、有人生閱歷和修養,但中年男人其實生理早就走下坡路,對社會承擔的義務和責任也越來越重,越來越不堪重負。年輕女人真和大叔們結了婚,就會覺得生活樂趣少很多,經常要幫他處理職場、家族和個人健康上的大麻煩,甚至有些一時表面風光的男人會英年早逝,提前崩盤。

  再説個無風險或低風險收益率的問題。資金就像股市的血液,資金的機會成本太高,就像血脂高、血液粘稠,稍微運動就會頭昏眼花、氣喘胸悶,健康堪憂。我曾經在之前的文章中説過,債券和影子銀行收益率太高,是2013年到2014年上半年股市一直低位徘徊漲不起來的重要原因。反之,去年夏天股市牛起來,很重要的原因是資金變得越來越便宜。

  然而我們要警惕的是,最近某些領域的低風險投資收益率在上升。比如今年一季度我測算打新股的網上收益率是10%到15%,網下機構認購收益率有可能跌破10%。但到六月份,中核電、國泰君安這樣的超大盤認購機會,可能導致單月收益率超過5%。按照新股排片表,接下來的夏天堅持認購新股,很可能每月收益率在2%以上,個人網上認購三個月累計可能達到10%。如不考慮必須持有二級市場股票市值的因素,同樣在5000點入場,打新專業戶三個月後可以無風險達到滿倉漲到5500點的水準,相比之下在二級市場搏殺的人覺得自己有這個可能嗎?

  總之,慢牛之後大多逼出快牛;反之,暴漲之後進入長期的慢牛或平盤狀態的可能性極小。牛市後期,不可避免地出現市場整體投資價值驟降、風險驟升的情況。同時,周邊的打新股、配資、分級基金A端等低風險收益率攀升,進一步侵蝕股市剩餘的利潤空間。所以盛極必衰,這是無法違逆的自然規律。人生如此,股市也必將如此,最終都逃不過自然規律和生命週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