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基金仍在等待瘋狂掃貨

  • 發佈時間:2015-05-25 01:35:3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海通金融産品研究中心 桑柳玉

  2015年隨著股市繼續加速上行,基金髮行也異常火爆,新基金“日光”頻現,而4月27日易方達新常態基金首日銷售規模已近150億元,不僅成為近5年來最大的主動偏股新基金,同時也創下了近5年來最高首日募集規模記錄。從日光基金看到基金投資者熱情越來越高,基民的瘋狂是否已經是市場見頂的信號的擔憂與日俱增。在上一輪牛市中,大部分的基金投資者都是“精準擇頂”,不顧當年基金公司的各種限購和規勸,在最瘋狂的時候衝進市場而不得不痛苦的療傷數年才能解套。

  當前時點,基金投資者是不是已經瘋狂到2007年頂峰的程度,中國大媽是不是已經傾巢出動開始衝進股市?我們認為當前和2007年牛市頂部還有一定距離,牛途未完。

  “日光”潮才剛剛開始

  經歷過2006、2007年排隊買基金的投資者對基金“日光”並不陌生,但自上一輪大牛市結束後,股混基金的銷售一天結束似乎是個幻想,不少基金不得不延長銷售時間以達到成立規模。從下圖可以看出,上次基金日光潮集中在2006年到2007年,日光基金數量達到18隻,佔同期發行基金數量(117隻)的15.4%,平均首發規模高達125億。

  而本次日光潮中,2014年僅有2隻基金日光,今年以來日光基金數量才逐步增加,2015年以來有10例基金銷售日光的案例,但僅佔同期發行基金數量的3.7%,平均首發規模也僅為42.48億。無論從日光基金數量、佔同期發行基金比例,還是平均發行規模上看,本輪的日光潮似乎才剛剛開始。如果基金認購金額超過了基金公司能夠接納的基金規模,基金公司可能會採取按比例配售的方式進行處理。在上一輪牛市中,頻現基金配售,2006和2007年共發生的24例配售案例,佔同期發行基金總數的20.5%,且配售基金的平均募集規模93.81億元,最終投資者獲得的平均配售比例不足50%。其中配售比例最低的案例是2007年9月發行的華夏復興,當時配售比例僅9.71%,最終募集規模50億元,充分顯示了當時投資者對基金産品的狂熱。

  “百億巨基”依然稀少

  百億巨基數量直觀的反映了基民熱情程度,我們統計了歷史上百億巨基的分佈情況,與上一輪牛市大量百億巨基涌現相比,當前新發百億基金的數量還相對較少。2006年到2007年,新發基金中合計誕生了28隻百億基金,佔當時新發基金總量的24%,而2015年新發基金中僅出現了3隻百億基金,佔今年發行基金數量的比例僅為1.1%,百億巨基發行似乎才剛剛拉開帷幕。

  從新基金整體的發行情況看,本輪牛市以來新發基金的平均發行時間縮短的比較明顯,但相比于2007年大牛市中平均5天左右的募集時間,當前基金平均的募集時間依然較長,2015年以來基金平均發行時間依然長達10天。從募集的規模看,2007年基金平均募集規模高達94.5億元,而今年以來基金的平均募集規模僅為20.87億元,僅為當年大牛市中募集規模的五分之一左右,似乎與當前市場錢多任性的特點不相符。

  拆分、複製、大比例分紅尚不多見

  為了迎合基民的需求,在上一輪牛市中,基金公司採用了拆分凈值歸一、大比例分紅等降低面值的做法,同時也出現了很多的複製基金,比如富國天益進行了拆分,南方穩健進行了複製基金,大比例分紅的案例更是常見。而本輪牛市以來,基金公司還沒有採取這些手段進行行銷,當然一方面是當前中國的基金投資者日趨成熟,但另一方面也説明市場還沒有盲目和瘋狂到一定的程度,靜待市場的繼續發酵和瘋狂。

  事實上,本輪牛市以來股混基金方面新發基金的數量和規模相對於存量的佔比始終處在相對較低的水準,新發基金的規模佔基金存量規模的比例依然處在歷史低位(不足5%),新發産品數量佔存量基金數量的比例更低,剛剛突破1%,大媽們的掃貨或許剛剛開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