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抓住機遇大幅提升經濟增長品質

  • 發佈時間:2015-04-22 01:56:2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 余永定

  中國的經濟學家已經意識到,GDP增速放緩——從2010年峰值12.8%下降到今天的7%左右——主要是結構性的,而不是週期性的。換句話説,中國潛在增長率已經下降到顯著更低的平臺。儘管中國應能避免硬著陸,但可以預期未來十年GDP年增長率將保持在6%-7%,但這未必是壞消息。

  你也許會問,為何每人平均收入最近才越過7000美元的中國,其GDP增速將比1956-1970年的日本慢許多。1956-1970年,日本每人平均收入也在7000美元左右,但其年增長率平均為9.7%,答案就在於潛在增長率。

  據日本銀行的數據,1960-1973年,日本勞動生産率平均每年增長10%以上,而中國生産率增長在近幾年穩步下降,從2001-2008年的11.8%,下降到2008-2012年的8.8%,2011-2012年又下降到7.4%。日本勞動供給(以勞動時長衡量)也在1960-1973年期間有所增長,每年增長幅度超過3%。相反,自2012年以來,中國工作年齡人口開始下降,每年下降規模超過300萬人,這一趨勢將以4-6年的時滯導致勞動供給增長下降甚至由正轉負。扭轉這些趨勢很困難,因此很難想像中國如何能夠在未來十年繼續維持接近10%的經濟增長率,儘管其每人平均收入仍然較低,但導致這種情景的發生還有其他原因。

  日本經濟學家館龍一郎指出,日本還從高儲蓄率和小于1的低資本系數(資本與産出的比率)中獲益。儘管精確計算該數據比較困難,但毫無疑問中國資本系數要遠高於日本。這意味著更大的資本密集度(每一美元收入所需要的資本總量)和勞動生産率增長缺口。

  有時,高儲蓄率可以抵消高資本系數對增長的負面影響,但中國的儲蓄率已經過高,幾乎佔了GDP的一半。由於中國資本密集度增長遠高於勞動生産率,投資低效率顯而易見。在這樣的情況下,提高投資比重只能加重問題。

  更糟糕的是,中國的公司債務已是世界最高,不管以絕對值衡量還是以相對GDP衡量都是如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增加投資不但會進一步抑制資本效率,還會增加公司高杠桿率帶來的風險。

  這都表明中國增長潛力將顯著下降,決策層必須接受增長放緩的現實並據此優化調控重點。接受大規模貨幣和財政刺激的誘惑——如全球經濟危機爆發時那樣——不但不能刺激可持續增長,還會破壞中長期增長和穩定,更好的方針是將重點放在讓經濟增長更加可持續方面。

  在這一問題上,日本可以提供一些有用的經驗。20世紀70年代,日本意識到經濟放緩已不可避免,提出了“改造”日本列島的宏大計劃。決策者關閉了重化工業的能源密集型工廠,刺激創新,並採取措施解決空氣和水污染。結果,日本經濟增長品質大幅改善,雖然其增長率在1973年石油衝擊後的十年中下降了近一半。

  目前中國決策層已經傾向於採取類似的方針,將今年GDP增長目標定為7%,並重申了深化改革、實施結構調整的重要性。對中國來説,接受更低的增長率,為支援穩定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關鍵機會。如果中國堅持改革和再平衡,全球經濟都能從中獲益。(本文版權屬於Project Syndicate)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