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二、經濟增長需要新的支撐

  • 發佈時間:2015-04-20 02:56:4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之所以面臨如此局面,主要原因是中國經濟社會的各方面都處在“舊破新待立”的“銜接期”,經濟增長需要新規則、産業、動力和金融的支撐。

  一是傳統産業過剩,現代産業尚不成熟。我國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後期,煤炭、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傳統産業産能過剩具有趨勢性,而且大量國有企業從事上述行業,缺少經營不善退出市場的制度規範和支撐兼併重組的金融服務。上述行業産能利用率都在70%左右甚至更低,明顯低於行業合理水準。儘管網際網路、智慧製造、新能源等戰略新興産業代表未來發展方向,但由於技術、制度、資金支援等原因,應用範圍和對經濟的帶動作用有限。目前,高新技術産業、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等佔全部工業比重僅有10%多一點,還難以完全彌補傳統産業留下的空白。

  二是過去的增長點下滑,新增長點尚不清晰。從區域看,過去主要依靠東部沿海地區支撐全國增長,隨著出口受阻,傳統製造業外移,環境約束強化和生産要素的轉移,東部地區增速普遍下滑,上海甚至取消了GDP增長目標。同時東北老工業基地和山西、內蒙古能源資源主産地經濟增速不斷探新低。四川、重慶、新疆等地經濟發展態勢相對較好,但體量有限。從市場主體看,大中型國有企業經營效益顯著下滑,今年一季度,國有企業利潤大幅下降,工業增加值增速不足2%。創新創業帶來的新登記註冊企業數持續快速增長,但對經濟的支撐作用還遠不夠明顯。從發展方式看,過去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帶動經濟,投資效率下降和外部需求不穩情況下,傳統發展方式遇到瓶頸,需要繼續尋找高效率的投資方式和投資領域,以及擴大國內消費需求。

  三是傳統金融承壓,現代金融制度有待完善。實體經濟離不開金融支撐,越是經濟轉型升級期越是如此。長期以來我國以銀行等間接融資為主,在資金配置過程中行政力量有餘市場力量不足,順週期現象明顯。在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和經濟下行等背景下,銀行資産承壓且無法滿足企業多樣化、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資需求。以股票、債券、VC、PE等為代表的融合多種金融形式,打通儲蓄和投資通道的現代金融制度還不夠健全,儘管近期股票市場持續上漲,但總體看現代金融服務對資金供求雙方的吸引力還較有限,這成為經濟“銜接期”的金融約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