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者”厄爾尼諾
- 發佈時間:2015-04-20 02:56:27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厄爾尼諾不僅是任性不守時的“調皮鬼”,更是極具力量的“破壞者”。有媒體曾形容厄爾尼諾的現身為“血色將至”。因它的到來不僅會使熱帶環流和天氣氣候發生異常,還會引起全球範圍內的大氣環流異常,導致規模較大、範圍較廣的災害性天氣肆虐,如乾旱、洪水、低溫冷害等。
“厄爾尼諾現象可能造成遍及全球的乾旱、風暴、洪水等氣候災害,對農作物生産及相關大宗商品價格産生影響。厄爾尼諾會導致南美沿岸國家多暴雨洪澇災害,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東部、非洲東南部等地出現乾旱,進而導致大面積糧食減産,威脅著糧食安全。”國家氣候中心首席專家周兵博士表示。
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厄爾尼諾“出鏡”頻率越來越高,週期一般是每4—5年一次,持續時間為6個月至1年半。資料顯示,1950年以來,全球共發生過兩次強度較大的厄爾尼諾,時間為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此外還有持續時間最長但破壞力相對較小的一次,發生在1991-1995年期間。
1997-1998年的厄爾尼諾:相信沒有人會忘記1997-1998年發生的長江流域特大洪水,那次洪魔肆虐的原因,便是遭遇了百年來最強的厄爾尼諾現象。
根據自然之友編著的《20世紀環境警示錄》的記錄,1998年夏季,中國南方罕見的多雨。持續不斷的大雨以逼人的氣勢鋪天蓋地地壓向長江,使長江無須臾喘息之機地經歷了自1954年以來最大的洪水。洪水一瀉千里,幾乎全流域氾濫。加上東北的松花江、嫩江氾濫,中國全國包括受災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四省,共有29個省、市、自治區都遭受了這場無妄之災。
不唯中國,期間全球許多國家也都發生了嚴重的旱澇災害。資料顯示,此次強厄爾尼諾事件至少造成2萬人死亡,全球糧食減産20%左右,以及全球經濟高達340多億美元的損失。
1982-1983年厄爾尼諾:此次事件發生以東太平洋的海溫比平時高出4℃-5℃為標誌,此後,原本棲息在聖誕島上的一千多只海鳥神秘失蹤,接著秘魯境內普降大雨、洪水氾濫……這次事件的強度僅次於1997-1998年的那次,但也是真正讓人們認識到厄爾尼諾現象複雜性,並開始重視厄爾尼諾現象研究的一次。
此次事件中,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暴雨,長江水位許多測站達歷史最高,漢江、黃河、淮河、長江流域6萬公頃農田被淹。相鄰的日本南部也出現嚴重洪澇災害,5萬餘人無家可歸,造成8億美元損失。
事件在全球造成的經濟損失至少在130億美元以上,造成的間接損失亦難以估量,全球氣候災害肆虐——
南美多國洪水頻繁,北部乾旱:秘魯、厄瓜多西部、阿根廷、巴西南部、巴拉圭發生罕見大洪水;同時,哥倫比亞中部及北部、巴西東北部發生旱災。
美國南部洪水,中西部至中美洲乾旱:美國南部墨西哥灣地區異常多雨,沿海灣各州洪水氾濫;相反,美國中西部及其大西洋沿岸地區中部、墨西哥及中美洲則出現嚴重乾旱。
東南亞乾旱、印度北部洪澇:泰國東北部、寮國、印度尼西亞發生嚴重乾旱;菲律賓中部和南部地區農作物因乾旱減産,造成損失達1000萬美元。相反,印度北部和孟加拉國則洪水氾濫。
澳大利亞、紐西蘭乾旱嚴重:澳大利亞在1982年4月至1983年遭遇嚴重乾旱,東南部火災頻繁,小麥減産50%,農牧業經濟損失高達11億美元。同時,3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也降臨紐西蘭東部。
南部非洲高溫乾旱:非洲中南部多國降水量驟減,糧食減産嚴重,非洲南部國家出現近代史上第一次進口玉米的情況。
1991-1995年厄爾尼諾:1991-1995年期間,連續發生了1991年5月-1992年7月,1993年3月-11月,1994年9月-1995年2月三次厄爾尼諾事件,這三次事件既各自獨立又密切相連,所以也有人把它稱為一次長ENSO。其中1991/1992年的事件最強、歷時也最長。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