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需為虛擬經濟服務好
- 發佈時間:2015-04-13 00:30:33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張利靜
金融創新不斷,是順應中國實體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在發展過程中也産生了新的風險敞口。在此背景下,新的市場需求應運而生,向市場提出了管理虛擬經濟風險的課題。對期貨公司來説,金融市場的創新紅利開始逐漸顯現。
完善金融市場風險管理
資産證券化、資本項目可兌換加速,市場改革步伐加快,為資本市場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同時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市場對於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的對衝需求將進一步擴大。
與此同時,一項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底全球衍生品市場的名義市場規模在650萬億美元左右,而全球期貨市場規模僅是全球OTC衍生品市場的1/10。OTC衍生品的範疇中,5%是商品及其他相關産品,即商品衍生品場外市場規模在30萬億美元左右。
反觀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利率期貨、匯率期貨正在推進,期貨場外衍生品市場剛剛起步,在兩大規模客觀的領域,國內份額幾乎為零。相應地,國內衍生品研發及風險管理經驗最為豐富的期貨公司一直以來被局限于“小期貨”視野,深耕場內商品期貨及産品資源有限的金融期貨。
期貨行業規模也一直攀升緩慢。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現有的25萬戶現貨企業中涉足期貨的僅約3500個,2600家上市公司中開展期貨保值的低於100家。投資者結構組成情況為:79.52萬自然人(佔97%),法人27.4萬(佔3%),50萬以上自然人客戶資金佔比87%,持倉量89%,交易量70%,300多家基金專戶參與商品期貨市場,市場客戶權益2715億。
“期貨公司是小行業,大市場(高成長性市場),發展至今,從業人員3萬多人(其中IT人員10%),四家交易所,40多個品種,涉及20多個産業鏈。”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在不少老期貨人的意識中,為實體經濟服務是期貨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宗旨。而如今,隨著市場創新不斷、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推進,虛擬經濟面臨的風險空前多樣化。衍生品市場為金融機構等虛擬經濟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為其服務也是期貨經營機構發展自身的重要條件。在混業加速的大金融背景下,期貨公司可以通過發揮自身比較優勢,擴大其對衝基金、量化投資及其他財富管理與風險管理緊密結合的平臺,通過提供外包服務等方式,在行業中以細化的本業為突出優勢。
某思維活躍的期貨公司高管表示,中國期貨公司相對其他金融機構,如銀行、證券公司、基金等,屬於體量最小的金融機構。這與中國金融業高速發展的狀況是不相符合的。而在當前創新不斷的形勢下,傳統金融企業的優勢也正在消失,比如高度的資訊不對稱和壟斷環境發生改變,網際網路金融時代,所有的金融機構都面臨著風險和挑戰,這種挑戰必須想方設法地利用金融工具來解決客戶的成本問題、風險問題、資産管理問題等綜合金融服務。“這就需要有高度的整合,尤其是紮實的金融專業知識,通過高效的金融工具打造新的産品,新的服務模式,這樣才能在競爭中獲勝。”
他認為,明確將期貨市場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一部分,與股權、債券等市場並列,且與建設“風險管理功能完備”的資本市場這一目標相呼應,進一步拓展了期貨市場的廣度和深度。
綜合金融類公司迎頭趕上
行業環境的改變倒逼著期貨公司要拆掉思維的墻,勇敢走出去。
在經紀業務、投資諮詢、資産管理業務、風險管理業務等許可業務範圍之外,值得探索的還有場外衍生品業務、跨境業務、做市商業務、基金銷售業務等,更加多元化、綜合化、跨界化,這是金融服務領域跨界、混業化經營的必然要求。
監管辦法支援期貨公司依法進入證券交易、銀行間市場、機構間市場等各類合法交易場所開展衍生品及相關業務,拓寬期貨公司自有資金使用範圍,進而通過市場化的競爭,逐步形成綜合性、集團化的集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于一體的綜合經營機構。
券商係背景期貨公司在混業形勢下的明顯優勢不容置疑,而擁有綜合金融平台資源的期貨公司也似乎迎來嶄新的發展機遇。傾向綜合發展的公司,可發展的方向有現期現貨結合、境內外結合、場內外結合、線上線下結合等多種途徑。而通過股權改革、債權融資等方式改變公司股權結構和資本金充實度也成為不少傳統期貨公司的選擇。
美國期貨市場經驗顯示,投行背景的全能型金融服務公司大行其道的同時,一些憑藉以場外衍生品市場為核心的期現兼營模式的公司如亞達蒙、富士通等公司也長期名列行業前二十。公司形式與業務內容密不可分。
時代在緊逼創新的同時,也提供了相應的條件。例如在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大背景下,期貨經營機構可以充分利用微網志、微信等網際網路金融工具“成本低,效率高,覆蓋面廣”的優勢,優化成本收益比。
“目前期貨公司基本上是紅海浮沉,如何駛向藍海,首先需要公司脫離同質化競爭的速度與能力,其中資本的力量也不容忽視的。期貨公司業務屬性將由輕資本業務向重資本業務進行過渡,對資本金充足性要求顯著提高。”上述業內人士稱。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