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投資者信心和交易活躍度持續提升

  • 發佈時間:2015-03-13 01:10:1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深圳證券交易所完成了《深交所2014年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為全面掌握投資者狀況,有針對性地做好教育和服務工作,提供了大量一手資料。

  此次調查係深交所自2009年以來開展的第六次年度調查活動,調查問卷由深交所投資者教育中心與綜合研究所共同設計,內容包括投資者受教育程度、投資者交易習慣與決策方式、證券公司風險教育及投資者服務狀況、投資者對投資産品的需求及網際網路金融的態度等多個方面。既包括在之前歷年調查基礎上的跟蹤調查,也包含一些新的熱點問題。為保證調查的科學性與嚴謹性,深交所一直委託知名調查機構尼爾森(中國)執行此次調查項目,負責調查問卷的發放與回收統計工作。

  本次調查時間是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與之前5年的調查相比,為提升調查的科學性與全面性,本次調查在樣本選取上進行了重大調整。首先,為了解青年投資者對證券市場的態度與投資者教育需求,本次調查將20-29歲之間過去12個月未進行過股票交易的個人(青年潛在股票投資者)納入調查對象範圍;同時,對於過去12個月進行過股票交易的個人(股票投資者),以30歲為界限區分了青年股票投資者(20歲-29歲的股票投資者)和非青年股票投資者(30歲以上的股票投資者)。其次,本次調查不再局限于原來的9個中心城市,而是依據證券交易的活躍程度,在全國七大地理區域各挑選1-2個中心城市和3-5個非中心城市,共計36個代表性城市展開調查。

  根據不同年齡段投資者的特點,調查採用了網路線上訪問方式。最終取得的總體有效樣本為3649。其中股票投資者有效樣本為3549,最大抽樣誤差<2%(置信水準95%);青年潛在股票投資者有效樣本為100,最大抽樣誤差<10%(置信水準95%);各區域股票投資者城市樣本量總量為400以上,最大抽樣誤差<5%(置信水準95%)(注:本次調查將投資者分為“股票投資者”、“青年潛在股票投資者”、“創業板投資者”、“非創業板投資者”四類,其中“創業板投資者”是指過去12個月進行過創業板交易的投資者,這類人群在投資創業板的同時也可能投資其他板塊的股票。“非創業板投資者”則是指過去12個月未進行過創業板交易的股票投資者,已開通創業板但過去12個月未進行創業板交易的人群也歸入此類。除此之外,如文中未做限定,報告中所使用的“個人投資者”或“投資者”等稱呼均代指“股票投資者”)。

  有關調查結果摘錄如下:

  一.投資者對股票的投資信心和交易活躍度持續提升。

  2014年個人投資者對股票投資的信心和交易活躍度都有所提升,主要表現在:

  1、個人投資者在證券市場的入市資金持續上升。受訪投資者2014年的平均賬戶資産量為52.1萬元,而2013年這一數字為49.4萬元。其中,創業板投資者的平均賬戶資産量為77.0萬元,非創業板投資者的平均賬戶資産量為43.7萬元,創業板投資者的平均賬戶資産量更多。

  2、個人投資者股票投資資産佔比較上年相差不大。受訪投資者2014年股票投資佔家庭總投資額的比例為29.0%,而2013年這一數字為28.3%。

  3、股票投資者的總體交易活躍度上升。受訪投資者2014年的交易頻率平均為6.7次/月,而2013年為5.3次/月。分板塊來看,創業板投資者的交易頻率為6.8次/月,非創業板投資者交易頻率為6.6次/月。

  二.七成個人投資者接受過高等教育,創業板投資者受教育程度高於非創業板投資者。

  2014年受訪投資者中大學本科或以上學歷佔比為70%,該比例在2013年為74%。其中,創業板投資者整體受教育程度更高,其大學本科或以上學歷的群體比例(76%)較非創業板投資者的這一群體比例(68%)高8個百分點。

  三.投資者資産組合多元化程度變化不大,各類投資品種中,公募基金滲透率較上年下降。

  2014年投資者的資産組合多元化程度較2013年變化不大,平均每人持有4.39種金融産品,而2013年這一數字為4.49種。各類型投資産品的滲透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公募基金的投資者佔比降幅明顯,從2013年的59%下降到2014年的37%。

  四.創業板投資者在收益期望和風險承受能力上仍高於非創業板投資者。

  創業板投資者2014年平均期望年化收益率為26.5%,2013年這一數字為25.9%;可承受的虧損率較2013年的23.6%下降為今年的22.2%。受訪的非創業板投資者對股票投資的收益期望從2013年的21.8%升至22.7%,可承受的虧損率由2013年的20.7%上升至本年的21.7%。總體來看,創業板投資者無論在收益期望還是風險承受能力上,依然高於非創業板投資者。

  五.投資者獲取投資資訊的渠道使用上較去年略微下降。

  總體來看,2014年受訪投資者獲取投資資訊的渠道平均為3.13種,排名前三位渠道分別為“依據股票價格走勢、成交量變化等技術指標分析”(62%)、“網路類媒體(如股吧、論壇、微網志等)”(45%)、“上市公司招股書、定期報告、臨時公告等資訊披露”(39%),這一排序與2013年相同。

  從板塊差異來看,創業板投資者在資訊獲取方面使用的渠道要多於非創業板投資者,平均資訊來源渠道為3.8種,非創業板投資者為2.9種。非創業板投資者仍更依賴熟人推薦,而創業板投資者則更注重從股票走勢、公司公告、金融機構研究報告等渠道收集資訊後自己做綜合判斷。

  六.券商經紀業務競爭白熱化,佣金率維持低值,券商對投資者的服務力度變化不大。

  2014年證券公司的平均佣金率為0.07%,與2013年持平。另一方面,在對投資者的服務方面,75%的證券公司會主動和客戶進行聯繫,也與2013年持平;證券公司聯繫投資者的平均頻率為0.87次/周,聯繫內容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推薦股票或投資産品”、“告知宏觀形勢與政策變化”以及“提示交易風險”,分別佔70%、57%和52%;在聯繫方式選擇上,證券公司主要選擇通過短信(73%)、電話(63%)和電子郵件(49%)。56%的受訪投資者對券商主動聯繫客戶持正面評價,認為“對自己非常或比較有幫助”,比2013年53%的正面評價比例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七.個人投資者仍普遍認為融資融券交易風險較大,大都持謹慎心態參與交易;大部分投資者認為融資融券對股市是“中性”或“正面”作用。

  2014年交易過融資融券的受訪者比例為37%,其中近八成(77%)受訪者認為融資融券交易風險較大,比進行股票買賣時“需要更加謹慎”,平均的融資融券為34萬元,最大負債金額50萬以下的佔87%。關於融資融券對股市的作用,投資者主要認為是“中性”(50%)或是“正面作用”(34%),只有16%的投資者持有“負面作用”的觀點。此外,受訪者未開立融資融券賬戶兩大主要原因分別為“融資融券交易風險太大”(48%)和“不了解或沒聽過融資融券業務”(21%)。

  八.對於股票期權,投資者了解程度不高,主要持觀望態度。

  對於股票期權,整體來看,10%的投資者表示沒聽説過,57%的投資者表示了解很少,只有33%的投資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此外,對於參與個股和ETF期權,投資者目前以觀望情緒為主,52%的了解期權的投資者表示要等推出之後再決定,有10%的受訪者表示肯定不會參與;而對於交易目的,最主要是套期保值(45%),其次分別是套利(32%)和投機(23%)。

  九.網路銀行、第三方支付平臺及網路理財等網際網路金融産品滲透率持續加強,投資者對規範P2P網貸行業有強烈期待。

  調查顯示,第三方支付平臺、網路理財、網路銀行是投資者認知度和投資者使用普及率最高的網際網路金融産品,聽説過這三種的受訪者比例分別為87%、85%和79%,使用過或想嘗試的投資者比例分別為70%、63%和52%。對於網際網路金融風險,投資者最擔心的仍是網路資訊安全風險(佔受訪者40%),其次最虛假資訊欺詐風險(佔受訪者23%)。

  對於P2P網貸理財産品,99%的投資者採取了風險控制措施,投資者採用的主要風險控制措施分別為“甄選P2P平臺(如考察其股東背景、註冊資金、管理團隊、交易規模、知名度等)”(65%)、 “投資期限較短、流動性較好的産品”(57%)和“選擇不同的P2P平臺進行分散投資”(52%)。問及如何促進P2P網貸行業健康發展時,投資者最看重的三條措施分別為“對投資人的資金進行第三方託管”(75%)、“落實實名制”(73%)、“設置一定的行業準入門檻”(71%)。

  十.青年股票投資者受教育程度更高,但資産量較少,同時投資知識水準和風險承受能力相對更低;此外,超四成青年潛在股票投資者表示希望進入股市,但缺乏相關投資知識。

  對於青年股票投資者,其接受過本科及以上教育的比例為81%,遠高於非青年股票投資者(68%);其平均資産量為37.9萬,顯著低於非青年股票投資者(54.6萬);主要獲取資訊的渠道方面,青年股票投資者更依賴“熟人推薦”(44%,非青年股票投資者為33%)和“移動互聯媒體”(41%,非青年股票投資者為34%);而其投資者知識得分(50.7)卻低於非青年股票投資者(58.9)。風險承受能力上,無論是創業板還是非創業板,青年投資者能承受的最大虧損率(分別是19.6%和20.5%)都低於非青年投資者(分別是22.1%和22.5%)。

  對於青年潛在股票投資者,該群體主要的投資品種網際網路理財産品(57%)、銀行理財産品(48%)和公募基金(23%)。問及沒有進入股市的原因,超四成青年潛在股票投資者表示“希望進入股票市場,但缺乏相關投資知識”(41%)。此外,該群體最希望獲得證券投資知識的渠道是“網際網路上蒐集並學習所需證券知識”(57%),其次是“購買相關書籍學習”(38%)和“深交所官方微網志、微信推送的證券投資知識”(32%)。

  十一.從投資者地區差異來看,華東地區投資者資産量和證券投資知識得分最高,中心城市投資者資産量遠高於非中心城市,但在投資知識得分和股票投資佔比上中心和非中心城市相差不大。

  在證券投資知識得分上,華東地區投資者得分最高(60.1),而西北地區最低(54.6),中心城市(57.9)和非中心城市(57.0)相差不大;平均資産量上,華東地區最高(57.7萬元),西北最低(41.6萬元),中心城市(56.1萬元)遠高於非中心城市(44.7萬元);投入到股票中的資産佔現時家庭總投資金額的百分比最高的為華東(30.0%),而最低的為華北地區(26.8%),中心城市和非中心城市(28.8%)相差不大。

  十二.展望2015年證券市場,投資者對監管層加大對證券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恢復“T+0回轉交易”制度、允許未盈利網際網路企業在創業板上市、IPO註冊制改革和深港通開通都有較多期待。

  對於2015年證券市場,逾七成投資者(72%)希望監管層“凈化市場,進一步嚴厲打擊上市造假、虛假披露、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過半投資者(51%)期待“恢復‘T+0回轉交易’制度”。此外,關注“允許未盈利網際網路企業在創業板上市”、“IPO註冊制改革”以及“深港通開通”的投資者分別佔46%、45%和40%。

  對於IPO註冊制改革,過半投資者(52%)認為“註冊制改革將增加投資者新股選擇數量,抑制上市發行價格過高現象,對股市總體上是利好”,還有48%投資者認為“註冊制改革下垃圾股將被多數人拋棄,價值投資、成長投資將逐步成為市場的主流”,認為“註冊制改革將導致上市公司IPO提速,股市擴容,對股市總體上是利空”的投資者僅佔30%。對於深港通,在2014年底開通的滬港通的背景下,68%的股票投資者認為開通深港通對深市是利好。此外,85%的股票投資者表示“如果允許未盈利網際網路企業在創業板上市,有必要制定針對性的行業資訊披露指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