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從巴菲特看投資最高境界

  • 發佈時間:2015-03-07 00:30:29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金學偉

  求乎其上,僅得其中。做股票,向大師學習,可使我們少走彎路,減少探索時間和成本。

  需注意的是,有些大師可能並不值得學習,他們所以稱為大師,純是商業炒作的結果,目的是為開課賺錢,或是招攬客戶購買他的分析報告。我有一位學生,曾跟隨一位美國交易大師學習交易技術,但花費了數十萬元,結果卻屢屢虧損。這位大師的《XXXX交易法》前幾年曾風行過,無非是黃金分割+前置均線+k線組合。它們能否真正“助您成功”且不論,即使能賺點錢,其格局也太小,頂多讓你成為一個可活下去的散戶,沒有一頂大師帽子先戴上,誰肯花鉅資,師從其學藝?

  也有一些大師屬間歇泉或流星型。他們能成為大師,幸運佔了很大成分,這一點,《隨機致富的傻瓜》説得很清楚。就像1萬人擲硬幣,各擲100次,最終就有可能産生一位次次擲出正面的成功者。其中的清醒理智者就選擇功成身退,然後寫書《我用什麼方法在擲硬幣大賽中勝出》。不理智者繼續賭,最終與大師的桂冠無緣。當我們看到風格鮮明單一、掌管投資的時間不長或成功的時間段不長,持續性不強,就得考慮這是不是一個間歇泉式的流星型大師。他們能成為勝出者,部分歸因于他們的風格剛好和那段時間的市場潮流相吻合,部分歸因于一些偶然因素。以20年以上的時間段來計算複利增長,能超越同期指數的基金不用掰扯腳趾,就能算得過來,可作為一個旁證。

  真正像恒星一樣的大師很少,以我不算太多但絕對不算少的閱讀經歷來説,頂多不超過20個。表面看,他們都有非常鮮明且單一的風格,並因此被我們貼上了種種標簽,但實際並非那麼簡單。

  半年前,有一篇文章在微信上瘋轉,説的是一位中國巴菲特。他在2007年3000點後退出A股市場,原因是A股已有了泡沫。幾年後他高調進入印度股市,重倉了幾隻好股票——錯了,應該叫好公司,以股票這個名詞取代公司,不符合巴菲特式的價值投資者的理念。這次重倉進入,據説是他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深入研究的結果,卻是前所未有的慘敗。在經歷了28%的基金市值虧損後,中國巴菲特重新審視當時的決策,發現自己犯了一個錯誤,忽視了一個重要因素——印度上市公司的治理存在問題。於是割肉清倉,重回A股市場。更糟的是,重返A股後,他經歷了上證指數從2500點到2000點的下跌,而印度股市卻上漲近70%。更加失分的是,他以公司治理有問題為理由,割肉退出印度股市,選擇重返的A股市場其實同樣存在公司治理問題。

  由於在3000點退出A股後,A股經歷了到6124點又跌到1664點的過程,因此有人做事後感嘆,投資要像這位中國巴菲特那樣清醒。這就使我想起一個問題:清醒如巴菲特本人,他會如何面對股市泡沫?

  1998年,巴菲特遭遇了同樣問題:美國股市的泡沫化程度已經很高。但在股東大會上,巴菲特説他不會賣出股票。因為,只要現行利率不變(不向不利於股市的方面變動)、上市公司整理利潤仍能維持在目前水準上,美國股市就能繼續維持在高位上。

  請注意這段話,這是非常經典的,也是很精彩的語句,因為它從根本上顛覆我們對巴菲特的認識。大家都知道,巴菲特做股票從來不看大盤,不看宏觀,巴菲特也曾説過即使明天格林斯潘坐在我身邊,告訴我美聯儲的下一步動作,也不會影響到我的投資決策。但在這段話裏,巴菲特卻明明白白告訴我們,決定他不會賣出股票的原因就是宏觀的貨幣政策和大盤。因此我一直説巴菲特有兩套語言系統,一套是顯性的,明明白白説給我們聽的;另一套是隱性的,只有在遇到具體問題進行解釋時,會不經意地露出那麼一兩句。毫無疑問,這位中國巴菲特學到的只是巴菲特願意明明白白告訴我們的一些東西。

  再進一步説,如果巴菲特也看中了印度股市,並看中了同樣的幾家公司,他會不會在中國巴菲特進入的時機進入?同樣不會。

  巴菲特説他20年觀察,5分鐘決策。20年觀察或許只在少量股票(掌嘴,應該是公司)上,大多數公司的研究觀察時間都遠少於20年,但決不會太短。問題是,在那5分鐘內,究竟發生了什麼,或是巴菲特看到或想到了什麼,才使他做出迅速的反應性決策?是股價走勢。

  我研究過巴菲特的許多重點投資案例(幾乎我知道的巴菲特買過的股票,全部研究過),發現從20世紀80年代,也就是從他買入可口可樂開始,他的每一隻股票的買進時點在技術層面上幾乎都無懈可擊——盤整後的巨量長陽突破、ABC下跌中的C浪走到和A浪基本等長時、牛市1浪結束後的2浪回調,是他買股票的三種基本模式。而當時的印度股市,無論大盤還是這位中國巴菲特買的個股,無一符合這個標準。

  巴菲特也會看著走勢做股票。3年前,我寫巴菲特投資的道與術系列,寫到這個部分——巴菲特的臨門一腳,讓“鍋巴”們非常憤怒、沮喪。其實就像我在一個境外的巴菲特論壇上看到一個投資人回復:巴菲特看著圖表做股票這在圈內不是秘密,但在這種論壇上是不能説的,説了就是招罵。

  説的跟做的不一樣,這在巴菲特那裏還有很多。比如,巴菲特説他從不關心公司的短期盈利增減,而實際上,巴菲特師從格雷厄姆時的成名作就是對某公司當年和翌年業績的預測。而且將他重點投資的一些股票和公司利潤增減對照起來你就會發現:他總能在公司利潤即將出現重大跳躍或創出歷史新高的當年和前一年準時地介入。難道,這僅僅是神靈幫助的結果?

  巴菲特有3個發展階段。1.0版,是純粹的格雷厄姆式的價值投資,因為那時的價值是絕對價值。2.0版,是格雷厄姆和費雪、彼得·林奇的組合,是一種成長價值投資,並配置了許多技術性東西,這是因為絕對具有投資價值的時代已經過去,需要用更多的東西來保障投資的成功。3.0版,已不僅僅是成長價值投資,還有許多其他類型的。因為在現在這樣的股市背景下,用巴菲特自己的話説:“靠單一的投資品種和投資風格是無法取得超人業績的。”聽明白了嗎?明白了,那結論也就出來了:投資的最高境界不是做風格,而是各種風格的組合。

  大盤?還是那句話,平勢型4浪調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