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市場面臨三個挑戰

  • 發佈時間:2015-02-28 01:22:1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投資非常道

  □金學偉

  有人説投資有三個境界,最低的是做技術,然後是策略,到了最高境界就是做風格。這話有一定道理,但不一定正確。

  做技術,是絕大多數人的投資入門。這裡的技術不僅僅指我們尋常説的技術分析,還包含了其他投資技術。比如,早期我們做價值投資,根據市盈率高低,再適當參考一下行業屬性、盈利狀況,就敲定某只股票,這就是一種技術性投資,沒有太多講究。後來發現看市盈率不行,還有其他因素,就發展出綜合排序法:從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産、凈資産收益率、利潤增長率等,對所有股票排序,得出每只股票的平均排名。再把這個排名和它們的價格排名比較,如果股價排名過於落後其各項指標的平均排名,這只股票就被認為價值低估。這種方法在早期的價值投資中起了很大作用,今天依然有很大意義,但它還是一種技術性價值投資,不需太多資訊,也不需對公司做定性研究,更不需要理論支援,僅憑死工夫就行。

  做策略,考慮的就很多。不僅要考慮個股與公司的自身狀況,還得考慮市場的基本狀態、傾向與潮流,風朝哪邊吹,水往哪流,個股與板塊間的上漲概率和優勢比較,以及相應的風險收益,還有持倉比例。一個投資人,能把策略做好,就絕對能成為頂級大師,在投資的長跑中持續勝出。

  而做風格又不同,它基本上是一種自我優勢法,根據自我優勢畫地為牢,自我圈禁。憑一套相對穩定成熟的投資理念和分析決策系統,隨你潮起潮落,風朝哪吹,只按自己的理念行事,用自己的系統選股。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一句“不是我的菜”,就把千百隻牛股扔到東洋大海。

  這就是股票投資的最高境界?我想是。

  但也不是。從把股票做到極致這個角度上説,做策略要遠遠勝過做風格。之所以會有人把做風格視為“投資的最高境界”,原因有二。

  一是大多數投資人剛開始做股票都比較謹慎小心,會謹守他剛學到的一兩種理念和方法。但做了一段時間後就會不滿足現狀,東張西望,看到今天這類股票漲,明天那類股票漲,心就會變野:如果我把這些機會都抓住,豈不是賺更多?於是就開始做策略。就選股而言,做策略只有兩個途徑:一是預設場景,想像目前市場情況下,什麼股票接下來會受歡迎;二是緊跟潮流,什麼股票開始流行,就轉到什麼股票上去。這兩點其實都很難:預設場景的結果,常常自作聰明;緊跟潮流的結果,常常被短期價格衝動迷惑。

  屢屢碰壁之後,再回過頭看,反不如最初守著一兩條理念、法則好。至此,不同的投資人開始分化。不明白道理或不服輸的,繼續在策略陷阱裏轉,夢想有朝一日能練就一套買什麼什麼漲的本事。悟出道理的又回到起點上。由於有幾年的學習實踐,這個起點已不再是簡單粗糙的三招兩式,而是有了一整套日趨成熟的理論、方法體系與核心理念相配,技術在經過一段螺旋式上升後,就形成了風格。

  因此,把做風格看作投資的最高境界,很大程度上是投資人對自我經歷的一種歸納和醒悟。從心境成熟角度説,我們確實可以把它看作投資的最高境界,因為它標誌著投資人已戰勝了心魔,認識了自己。

  二是我們看到的投資大師幾乎都有自己的鮮明風格。這一點恰恰是我最想説的。

  做風格比做策略更容易成功,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把策略做到極致,需要我們有一顆上帝般全能的腦袋,有一副上帝般洞察一切的眼睛。這顯然不是你我這種凡夫俗子能具備的。所以,迄今還沒有誕生出一位靠做策略而成為大師的大師。而做風格,只需把某一方面做到極致,這對許多人來説,還是能做到的。

  但大師也有兩種,一種是間歇型甚至流星型的,另一種是恒星型的。前一類大師確實像我們認識的那樣,只按一種風格行事。後一類卻全然不是,他們雖然有一種比較核心的風格理念,但不會排除其他,而是相容並蓄,一專多能。

  在最近10多年裏,我一直在斷斷續續地研究這個問題:為什麼有些大師像流星或間歇泉,有些大師卻能常盛不衰?為什麼那麼多人在學習大師、模倣大師,卻鮮有成功者,有的甚至非常失敗,有招反不如無招?答案是:我們所看到的都是大師願意或想讓我們看的一面,沒有看到大師的另一面。那另一面其實更精彩,雖然並不佔主體,但像鉻一樣,沒有了就不可能煉成不銹鋼。

  相應的話題我們下期繼續,最後的篇幅談點市場。大牛市的歡呼還沒落定,行情就戛然而止;創業板世紀之套的聲音還在耳邊,創業板又創了歷史新高。2015年才過去兩月,市場就給我們開了兩個玩笑。羊年大盤還有沒有大機會?主要觀點已説過:現在4浪調整,年內完成5浪。大機會卻是沒有了。

  金融股市值佔比太高,形成了宏觀結構性泡沫,這是在金融股最高峰時我們説過的觀點。這是當前市場面臨的第一個挑戰。

  國企大盤股在經歷了國企改革、“一帶一路”的概念化炒作後,估值已經不低。兩個題材,後一個兌現需要時日,且曠日持久。前一個想説的是:越是央企、大型的,盯著的人越多,其改革方案越有可能讓炒作者失望。這是當前市場的第二個挑戰。

  2月新股申購高峰前,凈融資餘額已超過股票保證金餘額,千呼萬喚的居民入市高潮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高漲,職業炒股人的積極性遠高於場外資金,這是第三個挑戰。

  雖然三個挑戰都有一定對衝因素:金融股整體或增長良好或估值合理;地方國企改革會不斷産生驚喜效果,經濟轉型産生的對新興成長股的驅動力不可小看;居民入市的新一輪升浪已經開啟,雖然進程比市場預想得慢,但不會停下來。只是要徹底化解這三個挑戰,推動大盤再度大幅上漲卻不那麼容易。

  形態上,3406點的調整屬於4浪調整,調整性質為平勢型,即橫向整理,這個判斷沒問題。今後一段時間裏對大盤的把握,需重視的不是點位,而是總市值。如果不出所料,它還有10%的提升空間,至44萬億元左右。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