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9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券商蓄勢資産證券化萬億盛宴

  • 發佈時間:2015-02-27 00:26:1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張莉

  自2014年以來,券商資管業務迎來爆髮式增長,而其中資産證券化業務也逐漸成為券商創新的亮點。不少券商人士認為,在當前多層次金融體系的搭建過程中以及企業龐大的存量資産亟待盤活的背景下,資産證券化正在呈現常態化發展,同時證券公司作為該金融創新産品的承銷商,將大有可為。

  1月30日,銀監會創新管理部主任王岩岫表示,我國資産管理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6萬億元,資産證券化市場在2014年已經達到近4000億元規模,今年可能還會有飛躍式成長。另有媒體消息稱,目前央行正與市場機構溝通,擬取消銀行間市場資産證券化産品的審批制,轉而採取註冊制,目前正處於徵求意見階段。這也意味著,監管制度的放鬆,將極大刺激今年資産證券化的發行需求。

  “目前監管制度方面對資産證券化業務的態度正在發生變化,監管環境的逐漸放開以及銀行需求的提升,有望進一步打開資産證券化業務的市場空間,過去收益微薄、發行困難的局面有望得到改變。”深圳某券商人士表示。

  需求井噴

  發行主體意願“由冷轉熱”

  數據顯示,2014年銀監會監管體系已有66單信貸資産證券化産品成功發行上市,發行規模達2819.81億元,遠超2005年試點以來發行規模總和。其中,2014年3月21日由招商證券牽頭主承銷的招商2014年第一期信貸資産支援證券及招商2014年第二期信貸資産支援證券在同日同一時段招標,以153.89億元的總規模刷新了我國單次發行資産證券化産品的紀錄。

  “2014年以來,信貸資産證券化發行規模激增,資産類型豐富,産品結構創新及投資群體多元化等多方面都值得載入我國資産證券化發展的史冊。”招商證券投資銀行總部創新融資部總經理胡曉和分析,過去一年,資産證券化産品的井噴發展並非偶然,而是由於監管環境的逐漸放開、銀行需求“由冷轉熱”以及投資人對資産證券化産品投資意願的提升等多因素共同促進的結果。

  “實際上,目前利率市場化大趨勢下,銀行傳統存貸差的利差收入削薄,收益通道正在發生轉變,加上監管部門對銀行非標資産的嚴格限制,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銀行更多通過資産證券化這類産品來提高收益。”胡曉和分析,由於股權融資難度相對較大,資本充足率受到限制,銀行要保證利潤、規模的穩步擴張,必須通過將信貸資産打包出售,將傳統的存貸利差收入轉變為中間業務收入。

  另有銀行投行部門人士認為,當前銀行對資産證券化的發行需求量較大,儘管從試點轉為常態化發展階段,打包的基礎資産基本為優質資産,但後續銀行需要挖掘更多渠道來盤活調節流動性較差的資産,而資産證券化將會是一個較好的選擇。“通過不斷産品創新和發行、積累一定項目和市場經驗之後,未來通過項目實現會計出表,並通過項目獲得收益將是銀行從事資産證券化業務的最主要需求。”

  胡曉和表示,銀行作為信貸資産證券化的主力投資者,今年以來主動認購熱情顯著上升,保險、基金、券商和信託等機構投資者等也積極嘗試參與認購,為資産證券化業務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以招商證券牽頭髮行的項目為例,2014年3月份發行的“招商一期”招標總規模77.02億元,投標總額108.08億元,全場投標倍率為1.40倍,9月份“招商三期”招標總規模86.95億元,在市場化銷售的原則下實現投標總額144.93億元,全場投標倍率達1.67倍,到11月份“興元三期”招標總規模60.51億元,投標總額達155.32億元,全場投標倍率達2.57倍,各類投資者主動認購意願顯著提升。

  券商加碼創新

  機構爭搶新蛋糕

  不少機構人士認為,由於政策力度的加大、市場環境發生改變,今年的資産證券化市場將會出現嶄新局面。一方面,産品發行明顯加速,規模將進一步加大;另一方面,基礎資産多元化,但以信貸資産為主,且以優質資産為主。有機構預測,今年資産證券化市場有望迎來萬億規模的發展空間。

  券商機構普遍認為,目前中國存量貸款總量較大,資産證券化規模進一步發展的空間較大,2015年將是資産證券化業務加速推廣年。平安證券研究報告稱,截至2014年底,中國存量貸款總額高達81.68萬億元,而2014年底銀監會監管的資産證券化産品存量規模僅僅2500億元。企業資産證券化方面,未來諸多地方政府可能需要將已形成的存量資産通過資産證券化項目進行盤活,且這一需求規模不小。平安證券認為,資産證券化發展良機已至,預計2015年僅信貸資産證券化的規模就有望破萬億。另有樂觀者預計,中國資産證券化未來潛在規模將超數十萬億。

  1月30日,王岩岫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第三屆年會上透露,我國資産管理市場規模已達16萬億元,資産證券化市場規模去年近4000億元,今年可能還會有飛躍式的成長。“當前資産證券化的需求主體範圍正在從大型國有銀行為主擴大到所有股份制銀行,包括農合機構、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汽車消費金融公司、財務公司等。”王岩岫分析,我國可資産證券化的資産有近90萬億元的規模,由此形成重資産的負債結構,對銀行的資本金、存貸比、貸款集中度都有壓力,銀行對於通過盤活信貸資産從而調整結構、促進轉型的需求非常迫切,同時廣大保險機構也急需大規模優質穩定收益的長期資産,兩者需求趨同。

  目前不少機構已經開始提前把握資産證券化發展節奏,搶先佈局市場,其産品創新也頗具亮點。比如,招商證券與招商銀行、華潤信託合作,推出國內首單以銀行信用卡分期應收款作為基礎資産進行信貸資産證券化的産品,豐富了我國信貸資産證券化的基礎資産類型。相關統計顯示,國開證券以933.08億元的承銷額排市場第一,中信證券以810.63億元承銷額排市場第二,國泰君安證券236.11億元排第三,招商證券224.13億元排第四名,中金公司排第五名。從大型國有商業銀行以及上市股份制銀行的承銷情況來看,其承銷商主要選擇上述排位靠前的券商作為牽頭主承銷商,城商行等中小型銀行有時會選擇如第一創業證券等中型規模的證券公司。

  “不過,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各家券商為拓展市場份額,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券商很難以一個公允價格進行收費。各家銀行對於準備信貸資産證券化的準備差異較大,其資産規範性、基礎資料的齊備性均需要進一步加強。”胡曉和坦言,信貸資産證券化需要常態化發展,各個機構的專業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需要更加有序化,監管需要進一步簡政放權,讓市場決定相關産品的設計結構及供需。

  註冊制“風口”來臨

  資産證券化駛入快車道

  對於資産證券化業務市場而言,監管環境的放鬆正在成為大勢所趨,而業內熱議的註冊制也有望加快落地。據媒體消息,近日央行正在為推行資産證券化註冊制徵求意見,而這也是自銀監會對信貸資産證券化實行備案制併發放首批27家銀行開辦資産證券化業務資格之後,資産證券化市場迎來的又一個重大利好消息。

  多位券商人士認為,當前的資産證券化市場正在經歷政策逐漸鬆綁、監管逐漸放鬆的新階段。自去年11月,證監會和銀監會分別發佈《證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資産證券化業務管理規定》以及《關於信貸資産證券化備案登記工作流程的通知》,明確要求證監會主管資産證券化項目和銀監會主管信貸資産證券化項目施行備案制。

  由於此前審批制的試行,信貸資産證券化審核速度日益提升,大大加快了資産證券化市場的發展。有券商人士表示,去年進入下半年以來,信貸資産證券化的審核發行效率明顯提速,僅9月1日-9月22日期間招標發行了10單資産證券化産品,總規模超過363.58億元。隨著監管審核效率及發行規模的提升,對主承銷商市場化銷售及定價提出了更高要求。

  業內普遍預期,註冊制的推行將極大簡化資産支援證券的審批流程,一定程度上將會大大刺激資産證券化的發行需求。有券商人士認為,原本從審批制到備案制已經大幅提高發行效率,而註冊制的推行,更會將流程縮短,審核提速將考驗承銷商銷售及定價能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