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賣方研究與實戰並軌需引活水

  • 發佈時間:2015-02-02 00:30:3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馬爽 實習記者 張利靜

  期貨研究價值的討論已是老生常談,市場對期貨公司賣方研究工作的質疑聲音也一直存在——“中聽不中用”。期現結合大前提下,基本面研究的重要性自不必説,部分公司的“私人定制”研報也頗受追捧。期貨賣方研究到底價值幾何?對此,金鵬期貨研究所所長張曉磊博士有自己獨到的看法。

  中國證券報:目前,國內期貨研究工作在實際應用中遭到一些質疑,在您看來,期貨研究的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

  張曉磊:整體而言,期貨市場研究的理論價值,主要集中在大宗商品價格體系研究上,實際價值體現在為實體企業服務的過程中。

  期貨研究的方式和方法很多,對於市場參與者的價值也不盡相同。從期貨市場的功能來看,相關的期貨研究內容所具有的價值更加明顯。

  首先,期貨市具有兩大基礎功能,一個是價格發現功能,另一個是套期保值規避風險的功能。價格發現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大宗商品市場價格制定過程,以及價格信號對商品供需引導的過程中。現階段,很多學術領域的研究文章都集中在此方面,主要研究市場的價格形成機制和不同市場的價格引導關係,通過對市場的觀察與檢驗,揭示不同市場價格間的內在聯繫,為現貨生産、流通提供了很多科學的證據和方法。

  套期保值功能則主要體現在為現貨企業提供風險規避的服務中。此方面的研究更多是在價格發現基礎上進行的應用延伸,為實體企業提供風險規避的工具,解決具體的商品價格管理問題。此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由期貨公司為企業服務過程中完成的,主要問題是從企業中來,解決的方法和思路依賴價格發現功能研究過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是理論應用於實踐的關鍵環節。

  中國證券報:如何看待期貨賣方研究與實戰操作脫節的問題?

  張曉磊:從現階段的國內高校期貨相關課程設置和相關論文成果來看,國內期貨研究水準已與國際水準接軌,研究工具和方法也與國際水準同步,但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之間存在嚴重的斷代問題。很多有價值的、被國際市場普遍應用的先進手段與方法僅僅在國內停留在理論層面上,未能順利有效的進入實際的應用環節。

  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期貨市場的研究環節和應用環節脫軌。學術理論研究的主要成果來源於高校,隨著國內外研究的逐漸接軌,國內高校掌握了最先進的研究方法,集中了國內頂尖的研究人才,在理論研究上取得了突出進展,成為期貨研究先進技術和方法的擁有者。而國內期貨市場的需求方主要是實體企業,以及為企業直接服務的期貨公司,實際需求方對於期貨先進方法的研究和人才積累相對薄弱。在期貨實戰應用過程中,龐大的需求市場和完善科學的理論供給不能有效結合,路徑問題成為了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之間的絕對瓶頸。

  中國證券報:與其他金融領域賣方研究相比,期貨領域的賣方研究的優勢和劣勢何在?

  張曉磊:與券商等規模與實力較大的金融機構相比,期貨研究人才匱乏的短板非常清晰。國內高校對於期貨市場的研究達到國際水準,但承載著這些知識的主要載體,即高素質的高校人才幾乎百分之百地進入了券商等大金融機構,而規模較小的期貨市場,實力較弱的期貨公司,基本上沒有任何的人才儲備和技術積累。在技術為王的現代金融市場上,人才與技術的“馬太效應”明顯,越是實力雄厚的公司人才越集中,技術越先進,發展越快。在這樣的尷尬境況下,期貨公司的賣方研究基本上沒有優勢可言。

  中國證券報:期貨賣方研究的價值該如何進一步體現?

  張曉磊:期貨市場對於市場的功能體現已得到普遍的認可,現階段國內的主要問題不是研究水準問題,而是理論轉化成果中路徑堵塞的問題。繼續解決的應該是如何引進活水,如何吸引承載著先進技術的人才進入期貨行業,並留在期貨公司為切實需要服務的企業服務。要完成這樣的目標,首先,從市場角度看,應該更加廣泛的普及期貨市場的功能與作用,促進高校與企業間的問題溝通與技術合作。其次,在人才引進上,期貨公司應該花更多的精力想辦法加大人才培養與積累,提升自身水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