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沒 直面通縮危機
- 發佈時間:2015-02-02 00:30:24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王姣
“新的一年再也不養豬了。”湖北養殖戶老李恨恨地説。
已近年關,豬價不漲反跌,老李期待市場回暖的微薄心願再度落空,他家豬圈裏十幾頭膘肥體壯的生豬仍未出欄。“留來留去留成愁。”老李無奈地告訴記者,而不知煩惱的生豬們仍在你推我搡中歡快吃著飼料。
有人歡喜有人愁。遠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家庭主婦張大媽高興地迎來一份獨特的“新年禮物”。
“就這兩個月,瘦一點的五花肉一斤降了五毛多,現在平均9.25元/斤,柴雞蛋也少了三、四毛,平均6.75元/斤,雞肉一斤也跌了二、三毛,正好多買點回家做些丸子、香腸,準備過年啦!”張大媽笑容滿面地拎著從新發地市場採購回來的“戰果”。
老李和張大媽也許並不明白“通脹”、“通縮”這樣的經濟主題,卻很清楚物價的漲跌意味著什麼,對普通百姓而言,它們聯繫著微觀的衣食住行,關乎著家庭錢包的厚癟。而對一個國家而言,它們衡量著宏觀的經濟局勢,影響著貨幣財政政策的鬆緊。
2014年以來,在大宗商品熊市背景下,無論是食品價格還是工業品價格都難阻頹勢,由此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連續4個月徘徊于“1時代”,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則創紀錄地連續34個月回落。
“原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暴跌對國內相關商品價格施加下行壓力,輸入性通縮對物價的影響開始顯現,CPI和PPI走勢都表明我國的通縮風險在加大。”業內人士指出,通縮壓力的上升表明我國經濟增長仍然疲弱,在“三期疊加”、産能過剩和國際大宗商品可能繼續下行等多重因素交織下,2015年仍將是一個“低物價年”。
兩大“罪魁禍首”
“生豬價格跌跌不休,人們不斷議論的豬週期並未到來,節日期間價格的反彈也只是曇花一現。”中糧期貨研究員陳建業如是總結過去一年來豬價的表現。
公開數據顯示,自2014年1月起,生豬價格從15元/千克開始步入下行通道,當年3月底,生豬價格下跌至約10.77元/千克,為3年來的低點。而隨著商務部聯合發改委連續兩輪凍肉收儲的開展,直至5月豬價才開始逐步回暖。然而在8月達到15.36元/千克的年內最高點後,豬價再度持續下行,目前甚至重新跌至12.62元/千克。
“往年歲末,我國北方地區有殺年豬的習慣,南方地區有腌制臘肉的習慣,豬肉消費強勁,拉動生豬價格上漲,但是今年歲末(農曆年),豬價翹尾的行情卻遲遲沒有出現。”陳建業説。
在CPI衡量的一籃子商品價格體系中,豬肉價格對CPI食品部分的影響最為顯著。數據顯示,2005年至今,兩者同比增速相關係數高達0.91。豬價的下跌由此被視為導致2014年全年CPI僅同比上漲2%的“罪魁禍首”之一,該指標創2009年以來的新低,且遠遠控制在年度3.5%的通脹目標上限以內。
“豬肉價格的走低壓制了食品價格。”華泰證券指出,近幾個月豬肉價格未體現出往年的季節性效應而上漲,一是因為消費需求比較低迷,二是因為機構化養殖後供給端對於議價權的爭奪傾向更強了,壓欄惜售情況時有發生,進而導致一些時點上供需出現結構性失衡,壓低了肉價。
在業內人士看來,國際油價暴跌則是導致CPI持續低位的另一“罪魁禍首”。由於石油在生産過程中的普遍使用,油價的波動幾乎會影響所有消費品的價格,而自去年6月23日達到104.32美元/桶的高位後,美原油指數“一瀉千里”,截至目前接近48美元/桶一線,累計跌幅已接近53%。
“商品之王”原油價格的大幅下跌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我國商品市場同樣難以倖免,國內成品油和化工産品市場價格顯著下降,生産資料市場價格延續下行走勢且降幅擴大,2014年12月我國PPI同比下降3.3%,連續34個月回落,全年PPI同比下降1.9%。據統計局測算,國際原油對PPI環比的下拉在2014年11月和12月分別達到80%和67%。
“油價的下跌對生産資料價格構成了顯著的打壓,季節性效應可能加劇了生産性需求的萎縮,上游原材料價格多數繼續下跌,從原材料庫存及産成品庫存週期來看,目前國內企業尚處於主動去庫存階段,需求依然疲軟。”華泰證券表示。
長江期貨進一步指出,受中國經濟走軟、需求下降明顯和前兩年盲目産能擴張影響,大宗商品價格今年遭遇血洗,從原油、煤炭到鐵礦石、白糖、棉花、大豆,工業品、農産品幾乎一網打凈,金銀亦跌至價格低點。
物價的低迷在具有先導性的大宗商品市場的確一覽無遺。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2014年,文華商品指數從161.98點跌至136.36點,累計跌幅為15.84%,其中工業品指數累計下跌21.16%,化工板塊累計跌幅甚至高達27%;此外,在供應過剩、直補政策推出等利空因素的影響下,農産品指數也累計下跌10.02%。
通縮壓力陡增
CPI長期維持低位,PPI降幅進一步擴大,引發了市場對我國經濟陷入通縮的擔憂。有分析人士認為,通縮壓力的上升表明我國經濟增長仍然疲軟,總需求低迷,穩增長目標的實現面臨較大風險,預計2015年央行有進一步降息或降準的可能。
“通脹低位徘徊的原因是總需求不強和油價下行,儘管近期穩增長力度增強,但産能收縮、房地産下行和私營部門投資下降的合力大於基建投資的上升,出於通縮和風險防範的考慮,貨幣有寬鬆空間,但寬鬆的空間和力度會被資本外流的壓力所限制。”民生證券認為,未來CPI還有下行壓力,尤其是考慮到今年上半年資源品價格和去年上半年所對應的基數差距,且經濟總需求也暫時看不到環比改善的增量。
中金公司同時在研報中指出,由於豬肉價格低迷、原油價格下跌和房價持續弱勢,通脹超預期低迷。考慮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可能導致居民收入增速回落,服務價格仍面臨一定下行壓力,通脹弱勢或是上半年的常態情形。該券商初步預計1月CPI同比增速大概率跌破1%,或至0.8%-0.9%,2月CPI同比或反彈至1.4%附近,一季度CPI同比平均在1.3%附近。
“綜合來看,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疊加房地産弱勢背景下需求低迷,工業價格或加速下行,預計1月PPI同比增速或降至-3.7%附近,低於2012年9月的低點,達2009年11月以來最低。”中金公司表示。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2015年經濟下行格局沒有改變,CPI漲幅將步入“1”時代,PPI持續為負,通縮風險加劇。考慮國內經濟及美聯儲加息預期,2015年上半年尤其一季度是貨幣寬鬆的較好時間窗口,預計一季度可能再次降息。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顯然更為悲觀,他預計2015年月度CPI甚至有負增長的可能,應高度警惕通貨緊縮風險。他認為,當前的通貨緊縮壓力是“三期疊加”的結果,是過於依賴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結果,是經濟結構不合理所累積矛盾的集中爆發,更是經濟步入新常態後不得不解決的問題。
也有專家和學者認為,中國經濟表現出來的通縮並不是衰退式通縮,而是因原油價格等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帶來的輸入性通縮,這種通縮不足憂慮。還有一種觀點顯然偏綜合性,即認為中國目前的低通脹是輸入性與結構調整性低通脹的綜合産物,有著産能過剩和需求偏弱的背景。
“當前CPI同比增速的快速下行,主要還是來自國際原油等輸入性價格衝擊的影響及食品價格的延續低迷。”方正證券指出,雖然當前我國過剩産能(尤其上中游工業領域)短期內較難實現完全出清,但在産能去化進程中會帶來一些積極的價格邊際變化。他們對工業品價格並不過於悲觀,最快的下行階段或正在過去,猜測近一兩年內有望迎來價格底部的拐點。相比于工業品領域的産能嚴重過剩,今年食品領域供大於需的狀況或將得到明顯改善,有望率先走出價格低谷。
方正證券同時表示,當前價格低迷屬輸入型良性衝擊,綜合考慮油價下跌和豬價上漲兩個影響CPI的主要因素,預計今年的CPI同比增速仍能大致達到2%左右,呈現前低後高走勢,持續6個月低於1.5%的可能性還不大,即真實發生通縮的可能性不大。
熊市遠未結束
經歷漫長的“寒冷”期後,進入2015年,大宗商品市場仍然沒有看到絲毫轉暖的跡象。
今年以來,代表國際商品價格走勢的CRB指數累計跌幅接近9%,代表國內商品價格走勢的文華商品指數累計跌幅也接近5%。主要商品方面,美原油指數從56.27美元/桶已跌至48美元/桶一線,累計跌幅接近14%;倫銅指數從6273.5美元/噸跌至5400美元/噸一線,累計跌幅也接近14%;大連鐵礦指數則從504元/噸跌至470元/噸,累計跌幅為7.48%……繼續跳水的大宗商品導致市場悲觀情緒瀰漫。
業內人士表示,大宗商品的熊市遠未結束,背後的重要推手是美聯儲退出量化寬鬆導致美元指數不斷走強。此外,市場擔憂的既有來自需求萎縮的衝擊,也有來自生産成本下降所帶來供給衝擊的影響。有觀點就認為,原油價格下跌更多地折射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大經濟體總需求的疲軟。
“通縮壓力或成為常規性‘疾病’,企業活動整體處於下行週期,工業品通縮漫漫熊途。”廣發期貨宏觀研究員李剛認為,鋻於發電量和第二産業用電量增速尚處於低迷階段,而匯豐PMI等先行指標顯示製造業景氣不容樂觀,工業部門“軟著陸”尚需時日,最樂觀的情況是工業産出在2015年下半年企穩回升,並帶動工業品價格(PPI)觸底反彈,但考慮到商品週期通常具有牛短熊長的特點,國內經濟企穩和供需再平衡尚需時日,外需方面支撐有限等因素,他認為工業品價格觸底之後反彈幅度可能較為有限,漫長的弱復蘇伴隨震蕩格局可能是大概率情況,低通脹問題或“緩而不解”。
而世界銀行在日前發佈的最新《大宗商品前景》中表示,今年世界大宗商品市場很可能出現史上少見情況——9項主要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全下跌。考慮到目前2014~2015年當季糧食、食油和肉類及飲料(以咖啡為首)作物豐收前景良好,該行預計食品類大宗商品價格2015年將進一步下跌4%。
不過中信證券認為,國內外大宗農産品價格傳導疑慮。“全球大宗農産品市場在自身基本面偏空與原油價格下跌的雙重利空下,較大幅度的下跌,影響到了投資者對我國農産品未來價格走勢的擔憂。我們認為,我國對重要的基礎農産品採取了關稅、配額、流通等多環節的調控,除大豆以外,進口依存度不是特別高,尤其是水稻、玉米、小麥等穀物的價格,我國市場應該會獨立於國際市場,延續穩定上漲的走勢。”
值得慶倖的是,儘管大宗商品熊態難改,業內人士多半認為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仍偏正面。“展望明年,國際大宗商品等原材料價格的下跌,有助於國內下游産業盈利水準提高,為緩解轉型期陣痛帶來幫助,併為寬鬆政策提供前提。隨著降息和各種改革措施的深入推進,以及穩增長成為下一階段的主題,中國經濟將度過這一轉型時期而迎來新的增長。”銀河期貨研究中心宏觀經濟及貴金屬部研究員李彥森表示。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