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徐悲鴻和他的弟子們

  • 發佈時間:2015-01-17 01:04:19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畢武英

  2015年1月17日《師·道:徐悲鴻及其學生作品展》在位於北京酒仙橋的翰海當代藝術中心開幕。因為徐悲鴻,也因為他的弟子中不乏吳作人、蕭淑芳、馮法祀、艾中信等中國美術史上的重量級人物,這個展覽還沒開始,藝術界的微信朋友圈中就掀起了一股徐悲鴻熱,徐悲鴻師生們的那些往事被再次提起。

  1927年9月初,徐悲鴻結束八年留學生活回國後,將“寫實主義”視為使中國文藝得以復興的良策。1942年徐悲鴻籌組中國美術學校、1946年重組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1949年與華北大學三部美術科合併組建中央美術學院的時候,有不少學生出自中央大學藝術系。

  據本次展覽顧問、中央美院教授曹慶暉調查,自1946年至1966年,先後被北平藝專、中央美院聘任的中央大學藝術系旁聽生、畢業生共計22人,其中就包括此次《師·道》展中的吳作人、蕭淑芳、張安治、馮法祀、孫宗慰、艾中信、文金揚等人。由於這22人不完全是中央大學藝術系的學歷生,其中有部分是徐悲鴻的旁聽生,因此被統稱為“悲鴻弟子”。這些弟子除個別籍貫北平,大多數是南方人,與徐悲鴻有天然的鄉土情結。因此,當其中絕大多數弟子在1946年至上世50紀年代初先後因徐悲鴻召喚而進入北京時,無疑進一步強化了北京畫壇在上世紀20年代就形成的由南方畫家主導的格局。

  徐悲鴻對美術教育的關注,可以從弟子艾中信的回憶中找到,他在一篇追憶恩師的文章中提到,1951年徐悲鴻患腦溢血病危住院,期間只要病況稍有好轉,都要問學校的情況,特別對教師的學習十分關心。有一次他還不能起來,卻要迫切知道學校的情況。艾中信告訴他,最近正在討論各種藝術流派問題,於是徐悲鴻和艾中信聊了很久自己的藝術主張——概括説就是寫實主義,也就是現實主義,但同時也是浪漫主義。當他談到每個有創見、風格獨到之處的畫家時,不論哪派,都喜形於色。艾中信説“他為了辦好美術教育,能團結有真才實學的各家各派,尊重他們的成就,發揮其所長。論者或以為徐先生在藝術上狹隘,其實他唯獨對西方為畫商所操縱的諸流派極其反感,不能茍且。” 徐悲鴻自己寫過一段話:“故創作乃一可貴之事,不能責之人人。人而不以獨立自期,便雲無志”,艾中信説,徐悲鴻反對的是“拾人牙慧”,又説“含金之沙,與純銅有別。惟希望我親愛之藝人,細心體會造物,精密觀察之,不必先有一個什麼主義,橫與胸中,使為目障。造物為人公有,美術自有大道。”用今天的話説,就是藝術的大方向要明確,不能含糊,而藝術表現是一定要有獨創性的。

  徐悲鴻的這些弟子在受聘任教的同時,大多也得到徐悲鴻的提攜惠助,有的捐助出國深造,有的撰文力推其藝術造詣。比如他看中吳作人西北寫生透露出的中國文藝復興曙光,褒揚馮法祀以及行軍作法對抗戰題材的把握,推崇孫宗慰走向西北開拓胸襟眼界的抱負,支援文金揚準諳學理的教學法研究,引蔣兆和為開闢新國畫之豪傑,讚艾中信多産質優而寄以希望,期許戴澤、韋啟美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曹慶暉説,如果沒有徐悲鴻,這些人的藝術人生或許將是另外一番樣子,同樣,如果沒有這些人,徐悲鴻在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中的位置和影響也不是現在的局面。

  艾中信説,徐悲鴻“在二十多年持續不斷的教育工作中,培養了五輩人才,綿延於今日,實際上形成了一個人數眾多的美術教育學派。”而這個學派,後來被我們稱為“徐悲鴻美術教育學派”,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美術史的走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