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紅夜魔”引發唐卡熱

  • 發佈時間:2014-12-13 00:56:1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蕭薔

  11月26日,中國藝術品國際拍賣市場最高紀錄刷新。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一件600年前的“明永樂禦制紅夜魔刺繡唐卡”拍出3.48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78億元。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件最貴的紅夜魔刺繡引發新一波唐卡收藏熱。

  “紅夜魔”的前世今生

  據佳士得介紹,這幅現存世界最大的西藏刺繡佛像唐卡製作于中國明朝年間。

  此唐卡長3.1米、寬2.3米,流傳已六百餘年,但色彩依舊鮮明,品相上乘,通體以金線及五彩絲線繡成,以平金繡針法勾廓,唐卡右上角繡有“大明永樂年施”款,據考應為蘇州或杭州的工匠所造。

  唐卡最上方中央為五方佛,左右為藍夜魔與文殊菩薩,紅夜魔兩肩上側各為綠度母和白度母。下方則為單腳而立,捧寶起舞的七天女。天女之上是藍夜魔,伏于紅夜魔腳下。怒目圓睜的紅夜魔手抱明妃,身姿形態誇張,色塊鮮艷濃烈,造像風格比較古典,明顯脫胎于尼泊爾、印度等早期南亞風格。色調深淺有致,層次鮮明,寓意深遠,象徵斷除生死輪迴,得以涅槃。

  佳士得人士推測,按照款式、圖案和規格,這幅唐卡應該是永樂皇帝送給他特別尊崇的某位西藏法王的禮物。此唐卡與西藏大昭寺密室發現的兩幅大型唐卡應屬同一齣處。唐卡的繡工應該至少有一組人,花了逾十年時間才得以完成。絲線已經確定來自江南。此唐卡光染色就是一項大工程,僅紅色就有四種顏色,依靠從深紅到淺紅的漸變,刻畫出立體效果。

  1940年錫金法王札西南嘉把這幅唐卡送給一位英國友人,1977年,一位買家以七千英鎊的價錢,買下了這張精美絕倫的刺繡唐卡。唐卡右側有永樂年款。但當時專家不相信明代就能做出這麼精美宏大的紡織品。而人物的明暗漸變一直被認為是從西方傳入中國的,不可能出現在十五世紀的中國。當時將年代定在十九世紀,如果是十九世紀,七千英鎊的成交價已屬很高。將信將疑的買家拍下藏品之後,拿去做了碳十四檢測。結果顯示,這幅工藝繁複的大型唐卡真是出自六百年前。

  1994年,這幅唐卡在紐約以一百萬美元拍賣成交。2002年,它又在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亮相,最終以3067萬元港幣成交,創下唐卡成交價最高紀錄。

  藏傳佛教的“隨身佛”

  “唐卡”是藏文音譯,是一種用純金、銀和天然礦物顏料畫在布、皮革和紙上,或者刺繡在絲綢上的彩色卷軸畫。其繪畫風格既不同於油畫,又有別於國畫,構圖以平面透視為主,講究線條流暢和顏色的豐富變化,構圖嚴謹,屬於工筆重彩畫。

  唐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岩畫,西藏的阿裏、那曲,青海玉樹等地發現的岩畫均可看出唐卡的影子。而作為一種佛教藝術,唐卡的起源與發展和佛教在西藏的興盛幾乎同步。

  關於西藏的第一幅唐卡,傳説是偉大的吐蕃王、藏傳佛教的大護主松讚幹布用自己的鼻血畫出了護法女神白拉姆。

  在西藏,唐卡畫師被稱為“拉日巴”,意思是畫佛或神的人。過去的唐卡畫師往往是寺院的僧侶或依靠家族傳承。

  唐卡主要有三大流派:15世紀中葉流行于西藏山南和日喀則等地的欽則畫派、15世紀左右興盛于拉薩等地的勉唐畫派、17世紀左右在康區廣泛傳播的噶瑪噶赤畫派。

  宗教主題繪畫均是主體,但也會取材西藏社會歷史和生活習俗,藏醫藥、天文曆法等內容也會登上唐卡,這便是唐卡被讚譽為西藏百科全書的緣由所在。

  佛教傳入西藏以後,開始並沒有固定的寺院禮佛,唐卡成為一種可以移動的神像。藏民在荒涼遼闊的高地上逐水草而居,裹成一卷的唐卡就是隨身攜帶的廟宇,無論挂在哪,都可作為神的象徵頂禮膜拜,因此又被稱為“隨身佛”。它還是藏文化的百科全書,記錄著藏民的歷史、信仰、性情的全部資訊。

  “老唐卡”受青睞

  2006年,唐卡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傳統工藝的唐卡精品,在繪製和畫布、顏料、裝裱各方面都體現出嚴謹和精緻。

  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上,有著厚重歷史傳承和宗教沉澱的類似“老唐卡”受到資本追捧不難理解。在內地,曾保持著唐卡拍賣紀錄的同樣是老唐卡。

  2006年在北京,清代佚名高僧所繪的一組15幅“宗喀巴大師的一生”唐卡,以1650萬元價格創造了內地唐卡拍賣紀錄。那正是國內唐卡拍賣市場轉熱之時。

  怎樣收藏唐卡?青海郭麻日寺著名唐卡畫師更登丹巴介紹,首先看佛像的五官和身體比例是否得當,佛像的身體比例要與達·芬奇的黃金分割比例完全吻合,還要看開臉開眼是否莊嚴殊勝,是否嚴格按照造像度量經來繪製。有些現代唐卡由美術學院的學生操刀,就沒有這種莊嚴感,畫中的菩薩眼睛低垂,成了睡佛。

  其次看唐卡繪製的線條是否均勻、流暢自然,這是最考驗畫師畫工的地方。畫金線則是唐卡繪製的最後一個工序,金線決定著唐卡的精緻程度,金線一般勾出的圖案越複雜工藝越高。在很多寺院珍藏的上品唐卡上,肉眼看只是一個色點,用放大鏡看,才能發現那原來是一個人探出窗外,表情喜悅。

  從顏料上看,唐卡因千年不變色而聞名於世。畫師出於對宗教的虔誠,在材料上往往無所不用其極,用珍珠研磨出白色,用紅珊瑚研磨出紅色,用綠松石研磨出綠色,用金箔貼出金色,這些天然礦物質顏色使唐卡的濃烈色彩千年不褪。目前隨著天然礦物質顏料的開採越來越稀少,唐卡價格也被推高。

  對於“新唐卡”,收藏界充滿爭議。

  “新唐卡”良莠不齊:一種嚴格按照“藏傳佛教度量經”的規範起稿、描色、開眼、裝裱,時間長,精力耗費大,並由優秀畫師以虔敬之心繪製;另一種從用於供奉的宗教用品成為一般藝術品,甚至成為純粹營利的商品。

  “造像度量經”是一本藏傳佛教繪畫理論的著作,嚴格規定了繪畫藝術工序、造像尺寸標準和用色裝飾規律,被視作唐卡中佛像繪製的唯一法度。

  過去,唐卡畫師多是出家人,即便是家族傳承也需要熟識佛理,發心恭敬,創作一幅唐卡需嚴格遵循佛造像度量經和宗教儀軌,因為創作本身就是一件功德。作品完成後需經高僧大德誦經開光。而如今一些唐卡的創作甚至是流水作業。在關鍵的顏料環節,為壓低成本,選用的是廉價的化學原料或廣告粉。

  傳統唐卡主要是宗教題材,而如今飛機、汽車開始在唐卡中出現,當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內容是否適合進入唐卡,爭議一直存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