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4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布萊克的金融思想

  • 發佈時間:2014-12-13 00:31:4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佩裏·梅林

  今天的世界正處於一個艱難時期,費希爾·布萊克的故事對我們走出困境會有所幫助。

  在細節上,費希爾常常是錯的——就細節而言,他的部分理論可能不正確,但就整體見解而言,他無疑最為正確。最初,當他為富國銀行做諮詢時,他預見到了指數基金、對衝基金、全球基金、自動化交易等創新,這些創新將為金融業的未來奠定基礎;最為重要的是,他還預見到了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之間的相互交織,而這是現代金融體系的定義性特徵。當其他人把國債看作金融體系的無風險之錨時,費希爾表明,即使在沒有無風險資産的情況下,資本資産定價模型同樣成立,這一深刻見解而今尤為重要。其他人慣於從新近的歷史出發,推及無盡,費希爾卻從物無恒常這一更高的視角出發看待問題。唯一恒常的是變化。因此,無論個人目標還是社會目標,必須找到泰然忍受波動的方法,必須在一個變動不居的世界中找到個人穩定的方法。

  但費希爾千慮一失。他忽略的一個細節是流動性因素。流動性因素在全球金融危機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費希爾決意通過均衡這個透鏡來看待世界,在其早期思考中,費希爾從總體上舍去了流動性。只是在他來到華爾街並開始系統地思考交易者行為後,他才開始考慮如何將流動性因素納入其理論中。當他于1995年英年早逝時,他仍然在思考這個問題。作為一名科學家,他一定會被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所吸引,最重要的是因為這次金融危機所提供的大量異常數據點,可以作為我們修正和改善理論認識的切入點。

  在費希爾成熟的概念中,均衡與價值有關,儘管流動性因素與價格有關。費希爾的朋友傑克·特雷諾對他思考流動性如何引起價格偏離價值具有重要影響。特雷諾認為,市場流動性首先取決於交易商將其資産負債表作為緩衝,吸收供給和需求流臨時不平衡的意願和能力。但流動性的最終源泉是價值投資者,當價格偏離價值足夠遠時,他們願意從交易商那裏買走這些存貨。由價值投資者設定的較寬的“最大價差”是價格偏離價值如此遠的原因之一。為了吸引買賣雙方,價格必須偏離價值。

  當費希爾思考1987年股市崩潰時,他並不重視流動性因素,而是將重點放在一種系統性估值錯誤上。普遍採用諸如資産組合保險等動態交易策略,導致那些採用了此類策略的人具有更高的風險容忍度,但他們沒有意識到,正是此類策略的廣泛採用改變了系統的均衡行為。當人們明白怎麼回事且價格出現調整時,1987年的股市崩潰發生了。流動性因素開始起作用,導致臨時性超調,但對於理解崩潰而言,流動性因素還不是最重要的。

  我曾把費希爾對1987年股市崩潰的分析,作為理解此輪金融危機的鑰匙。這一次,創新是包括信用違約互換在內的信用風險轉移技術,人們這一次仍然沒有意識到一項創新的廣泛採用怎樣改變了系統的均衡行為。結果,除了流動性因素超調外,風險一度出現了明顯的錯誤定價,繼而得到了校正。

  基於已有數據,有一點似乎不言而喻:此輪危機帶給人的新啟示,就是流動性因素更為重要,這不但表現在引起資産價格偏離價值方面,甚至還表現在破壞資産頭寸的融資方面。流動性因素使政府資産負債表不得不反映影子銀行體系的資産負債狀況,且使前者難以與影子銀行體系脫離干系。

  所以,為了理解這場危機,我們需要借助特雷諾有關市場流動性的論述,並將其置於核心地位,但我們也需要用融資流動性論述去補充特雷諾的論述,使之與特雷諾的論述相結合。特雷諾絕對是正確的,市場流動性取決於交易商,取決於價格偏離價值時入市的價值投資者。但當前危機表明,由於交易商的存貨需要通過融資進行補充,交易商提供市場流動性的能力也主要取決於其獲取融資流動性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這次金融危機還表明,融資流動性的最終源泉是中央銀行,因為只有中央銀行才能通過發行貨幣為存貨提供資金。

  費希爾·布萊克想像了一個沒有貨幣的世界,這也意味著一個沒有中央銀行的世界。40年來,一種可能的關於未來的設想有助於他理解並竭力推進現代金融世界的構建。今天,由於危機的出現,在我們生活的世界裏,中央銀行成了唯一的依靠。我認為費希爾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將貨幣引入這個世界的時候了。對他而言,這意味著將有關流動性的理解融入其無貨幣的理想世界。

  費希爾·布萊克自己涉及的領域極廣,他既涉足了宏觀經濟學,也涉足了金融學。作為向讀者發出的關於該書的信號,書名所指“革命性金融思想”不是使布萊克成名的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公式,而是最早激發了費希爾的想像力,其後又為其提供了“前科學洞察力”(如約瑟夫·熊彼特所稱)的資本資産定價模型,正是這種前科學洞察力指引費希爾終生從事科學探索。那是在1965年,當時費希爾·布萊克洞悉了CAPM的真諦,並想像了一個不同於1965年的可能的未來世界。當我寫作本書時,費希爾獨特的設想總體而言已經成為當今的現實,所以我認為本書是通過費希爾的生活和工作,講述一個更宏大的故事,這個故事闡明瞭當今世界從想像到現實的建構過程。

  宏大的故事是金融全球化的興起,以及這個興起對國家經濟政策的影響。但是在講述這個宏大故事的過程中,為了使讀者能更好地理解整個故事,也必須順帶講述許多從屬故事。因為大多數小故事中蘊含著許多從教師傳至學生的民間智慧,但幾乎沒有任何適當的歷史文獻去檢驗其準確性。我已經在這上面花費了一生,並撰寫了多篇獨立論文,這些論文深入挖掘了每一個從屬故事,但當時我還沒有完成這本書。相反,這些從屬故事第一次出現在本書中,但是僅僅作為從屬故事——關於特定的人物和地點,關於CAPM、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以及有效市場假説的由來,關於凱恩斯主義者-貨幣主義者之間的爭論,關於特需金融分析師(CFA)和芝加哥大學證券價格研究中心(CRSP)、《僱員退休收入保障法案》(ERISA)和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計量經濟學的作用和佈雷頓森林體系。在每個故事中,我儘量清晰闡明我是如何理解歷史證據的,希望啟發和激勵下一代學者更深入地挖掘。

  費希爾的廣泛興趣,以及他開展工作的不同機構環境,使得我們可以將其生活和工作加以充分利用,作為將所有小故事連綴成為一個宏大故事的基礎。但這做起來並不容易。最大的寫作挑戰來自——費希爾在其整個職業生涯中,同時並持續地追逐其眾多興趣中的每一個興趣。每一個興趣背後都有故事,並且這個故事可能跨越數十年。因此,嚴格按時間順序講述很快會演變為對每一個項目逐年進行更新,那樣會忽略驅動每一個更新的內部邏輯。但如果換一種方式,嚴格按主題講述,則會演化成為對費希爾生命中主要里程碑和轉捩點極其令人生厭的反覆。

  我解決寫作問題的方法是將每一重要主題和費希爾一生的特定時期相聯繫,所謂的特定時期即是指他在所討論主題上取得最重大進步的時期,接著運用倒敘和伏筆的手法,講述費希爾是怎樣對這個主題感興趣的,以及興趣最終將其帶向何方。目標是使每一章成為差不多自成體系的單元,集中講述費希爾宏大事業中某一方面的故事。

  將各章分組能起到使宏大故事的幾個主要方面更加突出的作用。第2-5章涵蓋了費希爾成為學者之前的生活,介紹了現代金融學的核心思想。第9-11章涵蓋了費希爾離開學術界之後的生活,介紹了現代金融的核心制度變遷。這兩個部分共同講述了思想和制度的協同演進,世界為之而煥然一新。第6-8章涵蓋了費希爾的學術歲月,講述了世界所發生的巨變是怎樣挑戰傳統思想和制度的,而這些思想和制度本身又是大蕭條和世界大戰期間那些水深火熱年月的産物。中間幾章介紹了金融學對經濟學,尤其是宏觀經濟學提出的挑戰,這個挑戰一直持續至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