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時移世易 轉型危機

  • 發佈時間:2014-12-08 01:43:2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炒手曾經為期貨市場的發展做出了貢獻,自身也獲得了巨大的報酬。不過,有人説期貨炒手干擾了市場的健康運作,因此有了2010-2011年打壓炒手的相關政策,炒手群出現瓦解。而隨著時代的推進,機構投資者不斷涌入,市場結構、品種特性、交易模式都發生了巨大改變,炒手群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危機。

  “炒手的培養是最簡單的,一般一個有天分的交易員,一年就可以出師了,但時代和市場總是變化的,對炒手交易模式打擊最大的有四點。”朱先生指出,一是市場容量的變化,一個品種可容納資金規模總是有限的,在炒手資金擴大到一定規模之後,操作起來就會十分掣肘。

  二是一旦品種發生根本性變化,對炒手而言是致命性打擊。一般而言,炒手都有其熟悉的品種進行操作,但一旦原本很活躍的品種,因為種種原因成交量迅速下滑,炒手就只能轉做其他品種,他們就會非常不適應。

  三是手續費變化。“炒手最敏感的就是手續費,手續費一方面關乎一個品種的投入和收益比,經常我們做一手單子,手續費就要佔收益的9成,所以大家都喜歡選擇一‘跳’(一個合約最小單位波動幅度)盈利最大而手續費最低的單子。另外,手續費返還也是一筆收入,可以減少成本。現在大家都開始互相打聽最近的返傭到底給不給,不給就換經紀公司了。期貨公司對炒手也是又愛又恨,愛是因為他們交易量大,手續費多,恨是因為他們難伺候。對於炒手而言,手續費返還肯定是要的,因為這個資金量還是不小的。我的一個朋友有一年做螺紋鋼,給期貨公司交易所交手續費有小1000萬,返還最高能有500萬左右,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了。”

  四是交易模式的變化。“現在市場參與者太多了,交易方式都變了,套利、套保、期現結合、宏觀對衝(買期指拋商品、跨市場對衝)、微觀對衝(跨品種對衝)等方式百花齊放,還出現了程式化交易,炒手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炒單超不過機器,還有對結構變化的不敏感,兩個品種的聯動上,考慮就不夠,因為最早的一批炒手是不看圖形的,最初都是出市代表,只有價格沒有圖形,所有圖形都在自己腦子裏。”

  上述規則的變化,讓一些炒手不斷尋求轉型。“我已經很久沒有炒單了,但還沒有離開期貨市場,還在斷斷續續做些交易,不過這對我來説更多成為了一種娛樂,打發一些時間。隨著年齡增長和精力逐漸下降,我原本就在考慮轉型。2010年國內期貨市場交易規則調整,日內交易成本大幅提高,更讓我下定了退出短線交易的決心。”何俊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海通期貨研究所所長高上指出,期貨交易涉及現貨期貨、場內場外、國內國外不同的領域,品種既覆蓋股票、債券、外匯、基金等金融領域,同時也覆蓋傳統的大宗商品,涉足領域跨度大,專業性高,風險管理能力要求高,客觀上導致了國內相關交易人才的極為匱乏。隨著機構投資者的壯大,尤其是保險、券商、基金等金融機構進入期貨市場,風險管理需要,基於對衝、套利等客觀要求,對基本面研究的需求越來越高,目前期貨業能滿足的研究機構並不多,服務金融機構也成為未來研究主要發展趨勢。以基於“盤感”為主、短線頻繁操作的“炒手”生存空間越來越狹窄,而以基於基本面研究的長線趨勢、對衝套利為主的交易人才則將成為市場需求的主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