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5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劉培林:以創新為“追趕週期”後半段提供動力

  • 發佈時間:2014-11-24 01:43:1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倪銘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員劉培林22日在2014年中國證券業金牛分析師頒獎典禮後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還未走完追趕週期。中國經濟需要通過改革和創新尋找新動力,並讓那些失去生命力的産業平穩退出,為創新産業騰出空間。

  此外,在追趕週期後半段,中國宏觀調控政策應著力於為經濟托底,防止經濟“自由落體”,為創新贏得空間。

  通過改革創新打造新增長平臺

  中國證券報:追趕週期最重要特點是什麼?中國的增長歷程和追趕週期吻合嗎?

  劉培林:後發經濟體的追趕週期的典型特徵是,經濟增長速度的時間分佈呈現倒U型軌跡;起飛之後會經歷為期20-30年的物質資本快速積累的平臺期,且在這個平臺期資本産出效率保持在較高水準;在追趕週期的早期産業結構變化更多呈現“創造性創造”,追趕週期的後期將更多呈現“創造性破壞”。追趕週期不能夠被熨平,也不應該被熨平,甚至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説,這是後發國家所必須追求的週期。中國過去的增長歷程,吻合於追趕週期。但是中國尚未走完追趕週期。

  中國證券報:你剛剛提到,中國還未走完追趕週期。那麼,中國經濟“新常態”處於追趕週期的哪個階段?

  劉培林:不少因素,特別是2008年以來中國投資回報率明顯降低的事實表明,中國目前大體上經歷了經濟起飛和高速追趕的平臺期,目前正處於由平臺期向中低速增長過渡的時期,或者説中國進入了追趕週期的後半段。如果把高經濟增速、高速物質資本積累和高資本産出效率為特點的平臺期稱為“舊常態”的話,那麼,我個人理解目前的“新常態”,可以説處於高速追趕平臺期向中高速增長過渡的階段。不過,增速下降、投資回報率下降等變化,都不是壞事,是經濟逐步向成熟邁進的表現。

  新常態需要通過改革和創新尋找新的增長動力,而且經濟結構也發生變化。我想強調的是,在新常態下轉向創新驅動,並不會自然而然地實現,必須通過脫胎換骨的改革,才能打造出創新驅動的新增長動力。與此同時,還需要讓那些失去生命力的産業平穩退出。平穩退出並不容易,需要把握節奏,拿捏平衡,避免對就業和財政金融體系帶來嚴重衝擊。

  加大高品質設備投資

  中國證券報:投資在追趕週期中發揮什麼作用?中國投資驅動還能持續多久?

  劉培林:投資在整個追趕週期中始終發揮著重要作用,這是因為技術追趕基本上都需要物化的投資實現。追趕週期的後半段應該還會有大量投資,但不是高速追趕平臺期那種簡單技術模倣驅動的投資,而是新技術突破驅動的更高品質的投資。從這一點上看,我認為,未來應該著力推動製造業設備升級投資作為新的增長點。雖然它不能徹底彌補房地産投資下降的影響,但卻有助於提升有效供給和生産率。這是日本的一條重要經驗。另外,我國服務業和人力資本投資也應得到提升。

  防止經濟“自由落體”

  中國證券報:剛才提到,不能用傳統的反週期政策對待追趕週期。在這樣一個週期裏,宏觀調控發揮什麼作用?

  劉培林:現階段宏觀調控政策沒有對經濟進行過度刺激,而是讓經濟順應規律實現增速換擋。需要強調的是,在高速追趕平臺期向追趕週期的後半段過渡時,市場預期容易出現過度悲觀的反應,加之實體經濟中一些複雜因素的影響,如果管理不好,會出現增速脫離追趕週期的應有軌道,出現“自由落體”式的增速下滑,導致大量失業和巨大金融風險等被動局面。

  目前的宏觀調控思路,我個人理解主旨是為經濟托底,防止經濟脫軌,從而為創新贏得空間。經濟脫軌不利於創新活動的開展。應該説,我國現階段宏觀調控和其他經濟政策,大體上實現了這樣的目標,不少地方和行業轉型升級的成效,正在顯現出來。

  中國證券報:追趕週期的後半段如何做到“平穩破壞”和“原始創新”?

  劉培林:做到這兩點都不容易。平穩破壞,需要讓喪失比較優勢的産業退出,不招致過度抵制,且不觸發經濟金融風險,為創新産業騰挪空間。這需要夯實社會保障體系、提高要素市場流動性等綜合性措施。

  原始創新,是無中生有,是靠人來完成的。促進我國創新,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把十三億人當中具有企業家潛能和創新潛能的人都激活。我個人的觀察是,人才是“放養”出來的而不是培養出來的。激活企業家潛能和創新潛能,需要一系列條件,要有鼓勵實踐和試錯、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和教育理念,實踐和試錯活動的産權歸屬要有保障,要有足夠的社會流動性為創業創新提供自由的空間,要有精心設計的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